•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埃博拉病毒不易在机舱传播

2014年08月12日 14:45  参与互动
字号:
自第一宗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在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确认爆发后,当地政府便拉开警报向病毒应战,图为一名公众在阅读有关病毒的爆发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法新社)
    自第一宗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在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确认爆发后,当地政府便拉开警报向病毒应战,图为一名公众在阅读有关病毒的爆发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法新社)

  世界卫生组织8月4日公布的埃博拉疫情报告:从今年2月至今,在西非四国染病的男女已多达1603人,其中887人已死亡。西非四国是指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科特迪瓦。菲律宾最近传来消息,有7名从塞拉利昂遣送回国的劳工,怀疑染上埃博拉病毒。

  不过,新加坡卫生部7月31日发出的文告说,以当前的传染病形势评估,埃博拉病毒对新加坡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不高,因为埃博拉病毒疫情目前主要发生在交通不发达的西非国家。

  埃博拉病毒在接触体液下被传开

  新加坡传染病专家刘健勇医生指出,埃博拉病毒只能通过与受感染者的体液直接接触,才会在人们之间传播。所谓体液,包括粘液、精液、唾液、汗液、呕吐物、粪便和血液。记者询问,既然唾液也可能传播病毒,在机舱内这样的闭塞空间里,如果感染者打喷嚏或者咳嗽,其他搭客岂不是也有感染到病毒的危险?

  刘医生引述美国疾病防治中心一名专家斯蒂芬•门罗的分析说:“埃博拉病毒极不可能在飞机客舱或者火车厢里传播开,因为病毒要身体直接接触到体液才会传染给人。”门罗指出,染上埃博拉病毒的人,大部分是和那些已经染病而且出现症状的人住在一起及护理他们的人。

  门罗也说:“已经病发并出现症状的埃博拉病人,是非常不可能乘坐飞机的。”在伊丽沙白诺维娜医院行医的刘健勇医生说,至今为止并没有人从飞机上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报告。

  疫情未受遏制

  刘医生说,1976年首次在非洲的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的埃博拉病毒,来势非常凶猛,虽然今年的病毒致命率已降低至60%,前几年的致命率都接近90%,所以国人仍须提高警惕,谨慎对待,如非必要,应避免去西非疫区。

  世界卫生组织虽然至今并没有发出旅游限制令或封锁边界令,不过,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前几天已发出旅游警告,呼吁美国居民避免去西非旅行。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至今方兴未艾,还没有受到遏制的迹象。

  刘医生引述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说,幸存的病人在两个月内还可能传播病毒,他们的精液里曾验出活性病毒来。他提醒说,不要接触病人的遗体,也不要触碰染病动物如食果蝙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的血液、体液和器官。

  初期症状似流感

  刘健勇医生说,虽然埃博拉病毒传入新加坡的概率很小,国人也应对这种病毒多点认识。人类染上埃博拉病毒的2天至21天内都可能发作,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喉咙痛、关节痛、肌肉痛、衰弱无力、腹泻、呕吐、腹痛、没胃口、肾脏功能衰退、肝脏功能失调和内外器官流血等。

  刘医生说,根据医学报告,病人开始出现的症状与流感相似,过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便会叫人联想到染上霍乱或者瘟疫。只有半数病人会出现耳鼻眼流血的症状。他说,医学上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消灭埃博拉病毒或者阻止它繁殖,医生目前只能提供舒缓症状的处理,比如降低体温,补充液体,输入血液,保持血压等。

  尚未有药物能遏止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命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语。

  截至目前,一共有五种埃博拉病毒被发现,科学家以发现地点来命名,分别为扎伊尔型(EBOV-Z),苏丹型(EBOV-S)、塔伊森林型(TAFV)、本迪布焦型(BDBV)和雷斯顿型(EBOV-R),其中雷斯顿型对人类不会致病。

  传染病专家刘健勇医生说,预防埃博拉传染的疫苗至今尚未有任何药物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传染性很强,也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因此要制造成功疫苗的任务特别艰巨。

  不过,他透露,美国实验中的埃博拉疫苗已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获得成效,有可能在短期内展开人体试验。刘医生补充说,最近有两名医疗工作者在利比里亚展开救援埃博拉病人时受到感染,其中一人是59岁的传教士怀特博尔,他已接受试验性药物的治疗。另一名受感染者是33岁的医生布兰特利。

  “布兰特利曾成功治愈一名14岁的染病男孩。医生已从该名男孩身上抽出一个单位的血液注射进布兰特利体内,希望能由此产生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从而治愈布兰特利的病。”刘医生指出,这两个病人是否真能得救,至今还未见任何报道。(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邹文学)

【编辑:于小础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