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出门见佛塔 步步遇菩萨


比起越南和柬埔寨等先开放的国家,缅甸多了一份尚未染上现代味和商业味的纯朴。邻国小镇的感觉,人民散发着的慈爱、谦和的气质,被誉为亚洲三大佛教遗址之一的蒲甘,在蒲甘王朝全盛的11世纪左右,兴建了多达1.3万座佛塔寺院,让蒲甘获得“万塔之城” 的美称,游客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
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是东南亚旅游业的后起之秀,周围还有中部古城蒲甘(Bagan)以及久享盛名的茵莱湖(Inle Lake)。6月出发前,笔者听闻缅甸现状的新闻和传闻,也询问曾到缅甸的友人,但一切的听说都不如亲身体验。
飞机还未降落,从高空俯瞰,映入眼帘的尽是一大片绿地。前往市区途中,看到一栋栋建筑物,仿佛来到邻国小镇。这几年才逐渐开放的缅甸其实没有带来太大的震撼。
游伴说,比起越南和柬埔寨等先开放的国家,缅甸多了一份尚未染上现代味和商业味的纯朴。缅甸也让笔者想起数年前游过的老挝的琅勃拉邦。缅甸人民散发着的慈爱、谦和的气质,可说是这次旅程的另一感触。
阿马拉布拉:以乌本桥闻名
曼德勒周边古城阿马拉布拉(Amarapura)最为人知的是乌本桥(U Bein Bridge)。两百多年前建成的这座桥长1.2公里,是全球最长的柚木桥,所用的柚木来自前王朝弃置的一座宫殿,可长久不腐的柚木让桥梁即使长期浸泡在水中也能耐至今时今日。
乌本桥两旁除了河流,就是田地。除了旅客,就是头顶货品的妇女。这也是观夕阳的好地点,浪漫的景致让它得到“情人桥”称号。只可惜笔者前往的当天下着大雨,错失捕捉浪漫美景的机会。
从位于市区北部、海拔236公尺高的曼德勒山上眺望,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景色尽收眼底。在山边的碑林是世上最大的石刻经书。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goda)的729块石碑矗立在5.3公顷的园地里,当年动用超过2000名和尚撰写,若每天花八小时念诵,需450天才能念完所有经文。
玛哈目尼佛塔(Mahamuni Pagoda)的特点则是一尊大金佛像。旅客也能购买金叶,以贴在佛像上祈福。另一特色区Maha Gandaryone Monastry的和尚每天遵守严格的纪律生活:清晨四时起床打坐,五时吃早餐后打扫、化缘和上课,早上10时许就吃午餐,直到晚上10时入睡前都不再吃正餐。旅客可以在午餐时间前到访。看着一排排和尚手捧着铁钵,依序领取善心人士施舍的米饭和饼干等,也盼众人有所体悟,吃饭时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
蒲甘:万塔之城
蒲甘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王朝“蒲甘王朝”的所在地。从曼德勒出发只需约30分钟的内陆航班就能抵达。被誉为亚洲三大佛教遗址之一的蒲甘,在蒲甘王朝全盛的11世纪左右,兴建了多达1万3000多座佛塔寺院,让蒲甘获得“万塔之城” 的美称。
虽然数百年来经历战火、地震和人为破坏等,但蒲甘仍有两千多座佛塔保存至今。经过18年才于今年6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三座骠国千年古城为世界遗产的缅甸,下来将申请把蒲甘列为世界遗产。
蒲甘位于最长河流伊洛瓦底江(Ayeyarwaddy或Irrawaddy River)的中游东岸。游客能在江边餐馆吹风及看流水之余,品尝地道佳肴,也能乘船欣赏沿江风景。启程前听一些友人不约而同提起那群山环抱的茵莱湖,看来只好留至下一次到访时再加入行程。期许缅甸到时依然如此纯净、动人,也希望到时缅甸已摆脱纠纷,恢复稳定。
旅行小贴士
――参观寺庙时不能露出肩膀和膝盖,因此不宜穿背心、无袖上衣和短裤等。建议女性携带围巾。有些寺庙有提供男女皆宜的纱笼。
――进入佛塔前,所有人都得脱鞋。建议穿拖鞋,并自备湿纸巾。
――新加坡人需签证才能入境。出发前可浏览缅甸驻新加坡大使馆的网站,或洽询旅行社。
――若想避开地面温度可达摄氏40度的热天,可选择10月至翌年3月较凉爽时前往。
――提醒旺季到蒲甘者,提早预定热气球之旅。
――缅甸的货币为“kyat”(缅元,英文发音为“chat”;1美元约1000kyat),市集或普通商店等很多地方一律只用缅元,有些酒店允许使用美元。樟宜机场目前没有兑换缅元的服务,建议在抵达缅甸机场时兑换缅元。(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叶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