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媒举办儿童中文写作大赛 选手分享学习心得

中国侨网11月28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11月初,“美国侨报第三届青少年儿童中文写作大赛”的征稿已经结束,美国北卡州有来自儿童组、少儿组和少年组的23名学生、24份作品参赛,目前大赛已经进入审稿阶段。
《侨报》记者采访了儿童组参赛选手、10岁毛乔伊(Joy Mao)的妈妈李敏女士,分享女儿学习中文的心得。
美国《侨报》:毛乔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中文的,当时的中文水平怎么样?
李敏:乔伊四岁半时回北京上了一个月的幼儿园,回美后在这里的中文学校开始学习中文。去北京之前基本不会说中文,她是六个月时就送到英语环境的托儿所,英语应该算是第一语言。
美国《侨报》:学习一段时间后比刚开始学习中文时变化大不大?如果进步不大,您是怎样引导孩子保持兴趣,继续学习呢?如果进步大,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
李敏:平时都是在Champion Learning Academy学《中文》教材,学习到第八,九册,打下了中文的基础。我们每年夏天都会回北京度暑假,前几年基本就送到暑期托管班,和当地的小学生在一起,中文会话能力提高很快,现在在家都用中文交流,她也喜欢看中文电视。暑假时英文读物有限,就看英文原版翻译成中文的小说。
美国《侨报》:在美国生活华人的孩子一般在学校说英文,回到家如果不是家长特别要求,也是说英文,那毛乔伊在家里说英文多还是中文多。如果说中文多,您是怎么引导孩子多说中文的?
李敏:在家基本说中文,没有特别要求及引导,就是自然而然的养成了说中文的习惯。
美国《侨报》:很多孩子都是周末去上中文学校,但是一周一次的课对孩子学习好中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您平时有什么其它的方式方法来教孩子学习中文呢?
李敏:之前是每周有五天在课后班学中文,现在是一周上一次周末中文学校。感觉是平常用中文交流,看中文电视时看中文字幕对理解中文和增加词汇量非常有帮助。
美国《侨报》:毛乔伊在学习中文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让您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李敏:今年十月份的某一天吃过晚饭,她听着歌、坐在计算机前打字,过了一个小时,给我看了她刚写的一篇中文,让我很惊讶。文章中的对生活的感受和中文的水平让我对她另眼相看了。
美国《侨报》:毛乔伊在学习中文过程中您觉得遇到的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李敏: 她自己愿意做的事一般都不太抱怨,当然做课本中的作业有时不是太感兴趣。
美国《侨报》:毛乔伊喜欢用中文写作吗?和他们的英文写作相比,用中文对他们来说有什么难的地方?
李敏: 她本身就很爱好写作,她说她喜欢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英文写起来会更加流畅自如,她打字很快,英文就直接打出来,而中文汉语拼音输入要选择所用的字词。
美国《侨报》:平时,您是用什么方式来激励/指导毛乔伊的写作的?
李敏:我没有要求过她写中文作文,也很少指导,顶多就是指出个别的错别字。她写就是她自己想写,有感而发,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
美国《侨报》:在您看来,家长/老师应该怎么激发孩子们对中文写作/学习的积极性?有没有什么绝招或者法宝?
李敏:大量阅读,目前的状态下大都阅读英文读物,喜欢读于是就喜欢写。在中文掌握到一定的基础上,就自然可以用中文写作了。
美国《侨报》:您对孩子们学中文还有什么其它感想或者感受及建议?
李敏:我觉得任何语言都要从生活中学,听说读写多方面接触,不要只拘泥于中文课本。观看中文电视对于孩子们理解中文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阶段大量掌握字词,最好能达到阅读水平,就会对中文有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