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媒评析习近平等高层活动 称提振信心正视问题

中国侨网7月20日电 进入7月份,习近平、李克强通过密集的调研考察、座谈会等形式,拉开了下半年宏观调控大幕,对跑好今年经济下半程做出部署。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港台媒体分析,这是习近平下半年首次外出下基层,期间还召开了部分省区党委书记座谈会。在这些活动中,透露出把脉当前经济形势,为制造业“站台”信息。
对此,香港《大公报》20日刊文称,无论是习近平还是李克强的调研考察,都传递出以下经济政策共性:
一是把脉当前经济形势,既提振信心,又正视问题,有针对性地指明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力点。习近平在吉林对中国经济做出了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分析,即“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他并强调,要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优于外界预期。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肯定了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处于合理区间,但也点明了世界经济复苏变数增多、地方经济发展走势分化等困难,并祭出“三招”:多出深化改革开放的“硬招”、针对性强的“实招”、提升发展能力的“新招”。可以说,习李的这些部署,为下半年促进经济稳定向好制定了路线图。
二是对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做出了新谋划。习近平此次专门赴长春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听取了辽、吉、黑、蒙三省一区“一把手”意见建议,就推动振兴东北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改善民生等“四个着力”的要求,并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三是突出强调了做大做强制造业的重要性。17日,习近平在长春市考察了两家装备制造企业,要求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中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而李克强在两场座谈会上也多次强调,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
香港《文汇报》分析亦表示,习近平李克强同时为制造业“站台”,这凸显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重要地位。这已成领导层的共识。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不仅有助于完成当前调结构、稳增长任务,更是为了从长远让中国经济挺直新脊梁。
台湾《旺报》20日报道称,习近平视察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指出要“紧扣关键领域做好改革谋画,蹄疾步稳往前走”,分析认为,此印证习近平曾说过的:改革必须于法有据、集中火力、不能玩虚的。这一次东北考察,习近平再次为改革摇旗?群啊?/p>
台湾《联合报》20日刊发题为《习近平喊“4没变” 稳定经济信心》的文章称,习近平17日在长春视察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有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等四个“没有变”。分析表示,习近平选东北调研并对外喊话,用意是稳定经济信心。
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称,习近平以“四个不变”形容当前中国总体经济形势,强调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呼吁各界“对此一定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