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台湾经济日报:全球新石油市场进行革命性转型

2016年01月28日 14:5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月28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28日社论称,开年以来,国际油价最低曾跌破每桶28美元;近日虽温和反弹,但今年来仍重挫约15%,而过去一年半来累积跌幅更达75%。油价跌势又急又猛,部分当然是反映基本面的供需变化;但深入观察之后,赫然发现国际石油市场正在经历革命性的转型,原有的“来源稀有性”、“寡头垄断性”、“不可或缺性”,与“地缘敏感性”,现在正遭受严峻挑战,从而使“新石油经济学”逐渐成型。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

  一、从来源稀有到供源普遍:为市场竞争创造必要条件。

  不到十年前,全世界仍渴望石油,因需求强劲,并使油价于2008年飙到每桶140美元。高油价鼓励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从俄罗斯的北极区,巴西海底盐层下,到安哥拉深海区,上穷碧落下黄泉,竭尽所能找石油,尤其是美国页岩石油革命,六年间使石油日产量激增90%。传统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及伊拉克,产量也居高不下,2016年伊朗也将增供石油。国际能源总署估计,去年全世界平均每天多余石油约180万桶,“油市可能在供给过剩中灭顶”。

  二、从寡头垄断到高度竞争:石油供给弹性明显提高。

  油源增加,使沙特为首的油国组织无法再“减产保价”;虽沙特改采“增产保市”策略,藉压低油价把对手赶出市场,但美国页岩石油业者靠技术进步及廉价资金,俄罗斯及巴西靠货币贬值以压低成本,与沙特抗争到底,而沙特也坚持绝不向高成本的生产者让步。油市竞争性愈高,供给曲线的弹性便愈大;只要油价从目前的低档温和反弹,产量便可明显回升。

  三、从不可或缺到高度替代:减产保价更难以实现。

  以往的共识是石油在长期间属不可或缺,因此当油价低迷时生产国愿意暂时减产,支撑油价回升。但现在由于全球对气候变迁更加重视,太阳能、风力、水力、电力贮存、生植燃料等替代能源科技,以及LED照明、电动车等节能减碳科技持续进步,因此专家甚至认为石油的“顶峰需求”已过,于是石油生产者认为必须在石油还有用时赶快生产,亦即在低油价时供给反而缺乏弹性。

  四、从地缘冲突到争夺市场:中东紧张不再保证高油价。

  远的不谈;2010年之后的高油价,部分是由于中东地缘冲突所引发。然而今年元月爆发伊朗及沙特冲突,导致油价不涨反跌。地缘性“外在变量”对油市的影响,也须重新定义。

  五、从刺激成长到打击经济:低油价不再必然是利多。

  传统经济学认为,油价下跌等于把所得从石油生产国转移到消费国;由于生产国的石油所得多用于储蓄,消费国的所得多用于支出,因此油价下跌有利于全球经济成长。然而这次油价重挫以来,消费国省下的油钱却更多用于储蓄或还债,而非支出;生产国经济则遭到重创,新兴产油国收入减少,预算紧缩,货币贬值,企业负债沉重。

  美页岩石油业者纷纷削减支出及裁员,甚至破产,银行业也受冲击;各大国际石油公司更缩减投资。负面效应因此蔓延到金融市场,油价下跌与股市的连动也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低油价对经济及股市究竟是利、是弊?已不再那么确定。

  综观国际油市的革命性转变,竞争性提高将使油价从“易涨难跌”变为“易跌难涨”。油价虽终将触底回升,但基于页岩石油业的成本结构更具弹性,且营运周期超短,因此油价的平衡者将不再是沙国,而是页岩石油业者;油价纵然仍会震荡,但幅度及上档空间也将小于以往;而“新石油经济学”所产生的“腐蚀”效应,也成为全球经成长的新挑战。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