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欧洲时报:两会成外界体验中国“新”字的温度计

2016年03月04日 12:4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在经过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时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国侨网3月4日电 2016年中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法国《欧洲时报》4日社论认为,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两会成为外界体验中国“新”字的温度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成为2016年两会关键议题。今春两会将在五大理念指导下,啃下“供给侧改革”等硬骨头。

  文章摘编如下:

  多年以来,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经成为世界观察北京执政方略、经济发展路线图,及其对世界影响的风向标,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两会更成为外界体验中国“新”字的温度计。

  如果说,2015年两会,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为号角,2016年两会则是以习近平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主旋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将统摄“十三五”,成为2016年两会的关键议题。3日开幕的政协会,俞正声讲话多次提及这“五大理念”。

  我们看到,与“四个全面”的中国化政治语汇不同,这五个关键词似乎更加紧密地与世界发展与治理语境相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执政者勾画出的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也凸显本届领导集体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与全球治理潮流的审时度势;也可以看成,这是中国发展为世界发展注入全新力量的承诺。

  “新常态”下需要新理念,新理念需要与世界发展血脉相连。

  在两会召开之际,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但是,中国的变与不变,依然如故: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信心。

  中国信心从何处来?本届两会将给出答案。而这个答案的顶层设计,就是五大发展理念。

  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三成。而面对经济难题,中国仍然是改革最及时、执行力最强、工具箱里工具最多的国家。

  回望历届两会,挑战都存在,但两会上的凝心聚力、朝野共识,往往能化挑战为机遇。这也是外界对“中国信心”抱有信心的根源。

  为此,今春两会将在五大理念指导下,啃下“供给侧改革”、“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民企创新改革”这些硬骨头。

  首先,“创新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发展的引擎。创新,在西方发达国家,似乎已读成“狭义”——是指科技创新,如同“苹果”技术的代际更迭。但中国语境下的创新,除了硬件创新,似乎“软件创新”更为具有看点与亮点——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反腐创新。为发展保驾护航。毋庸讳言,当今世界有些科技依然领先但改革举步维艰的发达国家,大有国在!这是由于认为自己没有制度问题,无须创新带来的后遗症。

  而中国对制度创新持开放态度。去年,中国政府大幅度“简政放权”的举措让人记忆犹新。这样触动利益格局的“制度创新”,理应对世界治理有所补益。

  “协调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道法,以此道实现发展的均衡与和谐。贫富差距需要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协调,可见,协调发展,是其他发展的主要方法论。

  而“绿色发展”是指针明确的发展理念:对环境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习近平一言掷地有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可见“绿色”二字对于当今中国之重要性。

  “开放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态度”,没有向全球化张开臂膀的姿态,没有迎接竞争、适应变化的勇气,蜷曲在自身的躯壳里是难以拓展发展空间的,最终掣肘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反对保护主义,加大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将是本次两会为“开放”做的注脚。今年底,欧盟究竟肯不肯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恐怕也是一面检验欧洲当今发展观念是否足够“开放”的“镜子”。

  “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终极目标。以更加公平、更加正义、确保人民享有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康乐的非凡成就,但中国领导层有清醒认识。发展不平衡、腐败、环境破坏、转型阵痛等,哪一个问题都严峻。

  看不到这些问题对发展的巨大负面影响,就不可能生发正确的观念、制定出务实求真的方法。而五大发展理念统摄当今中国的事实说明,中国的领导者有审视自身“短板”的意识,“谈主义”是为了“解决问题”。

  环顾当今世界就会知道,有些陷入经济与社会危机西方发达国家,问题并不比中国少,但似乎少的是“解决问题”务实与效率,为改革付出代价的准备与自我制度创新的机制。

  2016北京两会所关注的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环境、世界经济的环境,还会有新的变化。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国五大发展观念的发力,中国模式的成熟,不但将使中国持续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的地位,助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也将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正能量与发展观念的参照系。

【编辑:官志雄】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