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家园”征文:贵州,祟惑灵魂之旅

2016年09月22日 16:4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马来西亚《诗华日报》副总编辑 陈礼生

  走入贵州完全是人生轨道上一次意外的行旅,一次生命航程脱序的飞行,一次深度着魔的过程,像赴观一场群山众水相约竞技的博览会,以跌宕起伏的大地为舞台,以色彩斑斓的天空为背景,展现自然界规模宏大的幻术,那份惊人的创意足以媲美彩石补天的女娲。从此山神水魅祟惑着迷途的灵魂,以致再也无法“除魅”。

  2015年8月应邀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大会,没料到迎接我的竟是整个贵州的妩媚山河与多雨的天空。回到家乡三百多个日子,仍然是一片湿淋淋的记忆,车窗之外山峰簇拥成林,绿帐翠屏连绵,花魂树魇萧森,挥之不去的山光水色尽皆摄入心底。经常,我溯深度的梦境之源而上,黄果树的飞瀑遂摇天撼地而至,腾空高悬的一大片滔滔黄流水幕,再次在眼前轰然炸裂,破空直坠峡谷深潭,翻翻滚滚的骇浪疾涌下游,夹着猎猎狂风,卷进了不为所撼的重峦叠嶂之间,而深深震撼的是一颗对大自然怀抱敬畏的心。

  那直下三千尺的雄奇飞流曾经在梦境中变幻无数身姿,灌满了心中的河潭,千涡万沫奔涌,最终流经曲径通幽的五脏六腑,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似乎再也无法分割。

  初到贵州适逢盛夏,天气却凉爽如秋,也许地灵所育,骋目所见绿意盎然,众芳争妍如检阅花之仪仗队,豪爽的太阳释放丝丝温暖,热力射到身上也不觉得炙热难受。尤其入夜后窗外雨声飒然,气温骤降,颇有春寒料峭之意,令人有一种欲撑伞外游,一窥夜景的冲动。

  黔中大地原是中国古时历朝贬斥重臣的流放之地,荆楚文化交汇之处,一千多年前穷山恶水,瘴疠氤氲,少数民族遍布溪谷之间,代代繁衍,隐密而诡奇,也诞生了许多乡野传奇典故,引人猎奇。走入梭戛苗寨是一次剥离神秘面纱的行程,真有回到人类初始的错觉,在海拔二千米的危峰深谷中,土墙茅房依山而建,大石铺就的路径崎岖难行,红土地里抽长着庄稼,却显得生机勃发。村寨古朴无华,房舍趋近土黄色而不事修饰,周围树木环抱,一切浑然天成,似乎世界开天辟地后,这群纯朴的苗族就避居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户户饲养家禽,放牛耕田,纺纱制布,蜡染刺绣。

  唯一色彩斑斓的是他们身上美丽的服饰,在那古老朴实的小小庭院里,在未经城市繁华洗礼的村落,这是穿在身上一道道移动的风景,像万绿丛中衬托的鲜花,亮丽夺目。

  当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高楼拔地而起,当人们开着豪华房车以超过一百公里的时速驰骋在平滑的大道时,百年古村的遁世苗人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守护着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守护着世代传衍的独特文化,拒绝现代文明的推土机开入村里将土楼铲平变成钢筋水泥的森然巨厦。

  那似乎是人间最后的桃花源,隐迹在滚滚红尘、车辚马啸之外。

游客入陇戛寨前必须先过酒关,喝了这一杯才能放行。
游客入陇戛寨前必须先过酒关,喝了这一杯才能放行。

  相对于苗寨的朴素无华,贵州安顺的云山屯与本寨却飘荡着另一种幽深沉郁的宁静。它并非寻常古镇民居,而是历史上防御外侮之地,迄今六百多年,尽管色彩剥落,仍然蕴蓄古意。许多建筑物仍保留着明代军事堡垒的遗迹和典雅的江淮古风。

  寨内石板小巷狭窄曲折,两侧古楼林立,石墙斑驳,用手触摸感觉粗砺砸手,像一个遍体枪伤的壮汉伤愈后留下无法抹除的疤痕。巷内可见多座拔高矗立的碉堡,错落在木质结构的楼房间,显得傲然不群,但仍难掩沧桑之色。

  小巷楼房鳞次栉比,几乎密不透风,从黑瓦屋檐间眺望出去,只见一片小小的天空,透露着迷蒙的天色,简直像走入了迷宫,不熟悉路径者极易迷失于九曲十八弯的巷道。仰首之处,石墙高筑,森然萧然,细雨浸润后的木楼透出灰白的光泽,散发些微朽坏蛀蚀的味道,楼房多已陈旧,木板墙体呈现暗沉色,一些裂痕毕露,门槛略微塌陷,显示流逝的岁月在村寨里留下了深切的刻痕。

  本寨与云山屯古寨曾是古战场,多少楼台浸染了入侵敌人的血渍。一些石墙上仍可见小小的凹洞,赫然是枪弹射击所致。遥想戍守边城的将士洒泪挥别家园与妻小,毅然投身枪林弹雨中,此后死生两茫茫,重逢亦遥无期。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岂非正是英雄塚?走在处处透着压抑氛围的斑驳灰墙与狭窄巷弄间,骤然有种时空错位的幻觉,不免令人黯然神伤。

  直到走入黔西南的奇峰峡谷,山光湖影,一阕灰暗的冷梦总算逐渐回暖,沉甸甸的重担遂卸下于无形。令人难忘的毋宁是威宁草海那个乐而忘忧甚至忘返的微雨午后,荡舟于高原湖泊,一泓连天碧水涤尽浑浊的心灵。

  这不是一汪江南之水,不是一瞥苏杭的水乡,却拥有最妩媚的景色,菊红荷绿,曲桥雅亭,水声浆影,芦苇摇曳,像一首温婉典雅的宋词。在记忆最深的湖床里,在千噚的梦境中,那片遥无边界的绿液摇晃浮动,缓缓漫过被水草染绿的瞳孔和脸庞。闭上眼睛,似乎仍能感觉到沁凉的湖水穿透掌心,突破时空限制,逆血液而上直达心间。

威宁草海众舟齐发,水上漂浮一大片颗粒状、似乎是藻类的植物,覆盖了广大而清澈的湖面,以致变身绿湖。
威宁草海众舟齐发,水上漂浮一大片颗粒状、似乎是藻类的植物,覆盖了广大而清澈的湖面,以致变身绿湖。

  在不断翻涌波澜的记忆湖泽,众舟齐发,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颗粒状的藻类植物,密密麻麻,像搅碎的青苔撒在广泛的水上,几乎覆盖了清澈的湖面。船行水如镜裂,船过无丝缝合,像湖魅表演的一场魔术,那泓绿液竟是一张永远磨不破割不断的绿色魔毯。

  不知哪一艘船上的湖客高声唱起了歌,从空旷无碍的湖面上飘过来,时隐时现,隔得远了,听不清唱些什么,但歌声中满溢着愉悦,像一支无形羽箭,穿透满船湖客的心胸直达灵魂深处。歌声方歇,随即响起了掌声和喝彩。隔船汉子和姑娘们都抛开羞涩与矜持唱和着,南腔北调,都飘荡在清涟盈盈的湖中、明媚朗朗的天空下。

  多少个乘着梦境的独木舟重返黔西南的深夜,似乎是隔世的“乡愁”在心底隐隐召唤,那些悠扬欢歌伴随着浆声水影飘浮在心中的湖面,彷佛一首意境深幽隽永的唐诗,令人低回吟咏而怅然若失。

  是的,贵州是个可以让人诗意地栖居的地方。

  那些山峰,那些峡谷,那些湖泊,那些飞瀑,那些花树,那些古镇,还有,那些令人添加诸多想象、描绘诸般美好的乡村,像人生避风港,暂时抛开城市的烟尘,抛开复杂人生的烦恼,走入东方的桃花源,在简单、质朴、自然的环境中洗涤疲惫不堪的身心。

  那些山魅的召唤,那些流水的温婉,那些花颜的彩绘,那些令人喟叹的历史遗迹,那些沁入心脾的泥土气息,都在记忆的溶洞里幻化成形形色色的珍禽异兽或变化万端的姿身,引人遐想。

  感谢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你,把我们全球的华媒人聚在一起;是你,使我有机会领略贵州的人文山水,在这里完成了一场崇惑灵魂之旅。

  征文启事:

  “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暨‘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中国行’”征文活动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01年起,从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一路走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至今已8届,跨越15个年头,参加过论坛的海外华媒人总数逾3000人(次)。

  “15年”、“8届”,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同仁能够在同一时间在一地相聚,充分体现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生命力、影响力、向心力。

  有人如是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华文传媒人的精神家园”;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全球华文传媒人相约的盛会和节日”;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论坛是全球华文媒体人交流、情感互动的平台,是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寻求合作和发展机遇的沙龙”。

  或许,你是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8届元老”,或许因为某种原因你缺席过几届,或许你参加过行走中国活动……相信你一定有话想说,有感而发,有事要记,有闻要录。

  来吧,我们恳请你参加“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暨‘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中国行’”征文活动。写一写、忆一忆、想一想、品一品你曾参加相关活动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故事、经历、趣闻、趣事……相信那“一点一滴”、“一草一木”是甜蜜和温馨的。

  征文可围绕“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这一主题,写人,写事,状物、言情,“嘻笑怒骂”皆文章。征文体例不限,文风不拘,篇幅可长可短(1000-3000字),每篇征文的题目可自定,求的就是一个“真”字。记住,请随征文附上3-5张与你写的征文相关的照片(附图片说明)。

  “家园”征文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举办。征文活动至2016年底截稿。所征集的文章将于2016年年底结集出版。

  征文的文图稿件请发至:forum@chinanews.com.cn

  “家园”征文活动组委会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