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家园”征文:海外游子归故里 牵手美丽潇湘行

2016年09月22日 16:5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法国《法中网》主编 文菲

  木板雕印、线装书页、每期约2000字……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了最早的海外华人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此拉开了华文媒体植根海外、蓬勃发展的大幕。如今,经过200年的薪火相传,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与海外华文媒体相互影响、不断成长。

  从2005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始,到2015年,连续十年间,我作为法国华媒代表不仅参加了论坛,感受到海外华媒的崛起和使命,还参加了中新社“行走中国”活动,目睹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仅增强了海外华文媒体与祖籍国之间的亲密度,同时也为来自全球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深化友谊的平台。

  伟人故里,游子心灵的家园

  湖南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也是我们海外游子心灵的家园。

  2013年7月6日,来自全球23家世界华文媒体的同仁参加了由中新社组织的“行走中国——湖南行”活动,对湖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考察。

  作为一名海外游子,当我再次站在故乡的土地时,不禁多了一份感叹:湖湘大地,一个神奇而富有底蕴的地方。虽然出生在这里,但是我不能说我真正了解这里。此刻我为这片土地自豪,为我走到世界各地时说我是湖南人而自豪。

  行程第一天的上午,湖南省省委书记徐守盛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当徐书记一次又一次的提起我们湖南有什么,我们湖南需要什么,我们湖南正在做什么,我感到出生在江苏省的书记已经把自己融入到了这片土地。

湖南省省委书记徐守盛接见世界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代表。
湖南省省委书记徐守盛接见世界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代表。

  离开长沙时,我们几个朋友利用夕阳西下的时光,伴着晚霞来到了橘子洲头。

  我不止一次伫立在橘子洲头,每当看到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天霞云影,倒映江中,总是有种莫名的感动。水镜中我看到了水的流浪之路,也依稀看到了自己寓居欧洲20余载,此刻又重归故里的足迹。

  回程中偶然路过一隅,绽放的荷花孤傲地浮在一池清水中,仰首望天,守着自己的红颜,好像期盼着什么的到来。忽然悟到“期盼”在人的生命里是多么甜美的感觉。不管是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想去那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在那个地方,有一个可盼的人,有一颗值得你期盼的心。

  楚风湘韵,见证历史的辉煌

  有人说“怀旧”是年过四十以后的一种心态,所以“怀旧”无所不在,它可以带你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设想当你在繁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每日穿行,忽然在中国南方的某一个城市的转角处,有意无意地看到了一位款款多情的湘女,在夏日阳光与绿树的掩映下飞针走线,她的神情无比专注,仿佛人世间的一切风云变幻都与她无关,她只想将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事物绣入她的花蕊中。绣品的美与人品的美此时融合在一起,你能不被这样的画面、这样的美感动吗?

  湘绣就是这样的一种美,一场美丽的邂逅,一幅美丽的怀旧。

  我们一行走进了长沙市开福区沙坪小镇的湘绣博物馆,几分钟的短片让我们进入了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四大名绣中的湘绣,其历史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为世人叹为观止。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余件刺绣衣物。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优秀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作品精良,流传各地,湘绣从而闻名全国。

  走出沙坪小镇,我在想,今日的湘绣需要运用现代的和声去唤醒她过去的辉煌,她应该不仅仅是悬挂在厅堂里的一幅作品,她更应该以她特有的姿态走进人们当代的生活中。

作者代表法国《法中网》在活动座谈中提问。
作者代表法国《法中网》在活动座谈中提问。

  人杰地灵,放飞梦想的地方

  回想“行走中国”湖南行,我们有幸见到当时已83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2013年7月7日下午,风和日丽,长沙市隆平科技的会议室里,老先生身穿一件格子衬衣,瘦削的身材,坚定的眼神,敏捷的思维,执着的追求,悲悯的情怀,令人格外崇敬。先生风趣地与我们交谈了一个半小时。

  期间,我们中有人问袁隆平先生的梦想是什么?先生笑着说出了两个属于他的中国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有一年他真的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花生一样饱满,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而另一个梦,就是要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让世界不再有饥荒。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直接挨过饿,很难了解袁隆平先生的价值所在。据老一辈说,以前田间的稻子是高高的,风一吹就倒,换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以后,粮食真是从地里翻了出来。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

  看着这位充满活力的老人,我们都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动力让袁隆平院士在80高龄还不遗余力地去田间耕耘,在科学院做研究。“我也说不清楚,或是不满足于现状”,院士轻描淡写地说道。

  坐在离开的大巴上,路过南方田野,恍惚间自己与袁隆平先生一起站在了水稻田中,远近的水田在耀眼的阳光下亮得眼花缭乱,嫩绿的禾苗在我眼前无限延伸,相信待禾苗吐穗的季节我还会再来。

  征文启事:

  “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暨‘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中国行’”征文活动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01年起,从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一路走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至今已8届,跨越15个年头,参加过论坛的海外华媒人总数逾3000人(次)。

  “15年”、“8届”,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同仁能够在同一时间在一地相聚,充分体现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生命力、影响力、向心力。

  有人如是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华文传媒人的精神家园”;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全球华文传媒人相约的盛会和节日”;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论坛是全球华文媒体人交流、情感互动的平台,是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寻求合作和发展机遇的沙龙”。

  或许,你是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8届元老”,或许因为某种原因你缺席过几届,或许你参加过行走中国活动……相信你一定有话想说,有感而发,有事要记,有闻要录。

  来吧,我们恳请你参加“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暨‘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中国行’”征文活动。写一写、忆一忆、想一想、品一品你曾参加相关活动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故事、经历、趣闻、趣事……相信那“一点一滴”、“一草一木”是甜蜜和温馨的。

  征文可围绕“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这一主题,写人,写事,状物、言情,“嘻笑怒骂”皆文章。征文体例不限,文风不拘,篇幅可长可短(1000-3000字),每篇征文的题目可自定,求的就是一个“真”字。记住,请随征文附上3-5张与你写的征文相关的照片(附图片说明)。

  “家园”征文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举办。征文活动至2016年底截稿。所征集的文章将于2016年年底结集出版。

  征文的文图稿件请发至:forum@chinanews.com.cn

  “家园”征文活动组委会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