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家园”征文:华文传媒论坛,生活因你而改变

2016年11月01日 16:3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澳大利亚《塔州华人报》总编 唐咏北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因素改变你的生活道路,或者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我想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是改变我生活方式,而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精彩的一个重要因素。

----- 开头 ----

  我于2009年创刊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首个中文报纸《塔州华人报》。

  2011年9月,我首次收到邀请去重庆参加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始时尚有些犹豫,因为当时除了报社的工作之外,我还有很多家务需要处理。老公全职上班,两个小的孩子只有10岁、8岁,三个孩子都需要我每天接送上学,家务也不少。

  看到我犹豫,老公表示很支持我去重庆开会,“你在家那么多年,把三个孩子都带大了,现在有机会出去走走看看听听,当然不能放弃啊。这些年,中国和世界都变化很大,做新闻的哪能呆在家里闭门造车呢?”

  我很感动于老公的理解和支持,于是开始期待在重庆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作者(右一)与她的三个孩子
作者(右一)与家人

---- 准备 ----

  在决定去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后,我开始做准备工作。

  首先,我按照华文传媒论坛征文的要求打算递交一篇论文。论文写什么呢?想来想去,我放弃了比较难操作的,写高大上论文的想法,决定写自己身边最熟悉而且特别想总结一下的生活,写写当时刚刚一岁的《塔州华人报》的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出版过程以及一年多来这个报纸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我静下心,把报纸出版的过程从头梳理了一遍,思路出来之后,我开始动笔,写了自己如何从海南移民澳洲,离开新闻行业10年后,创办了塔州第一份中文报纸;写了怎样由一个在家多年的家庭主妇摇身一变,又成为新闻工作者;写了这份报纸怎样在塔斯马尼亚华人社区产生巨大影响,怎样帮助了留学生和社区;写了我怎样又过上了我很喜欢的写作和分享的生活,以及在电子时代我怎样重新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和各种电子设备……

2011年,作者(右一)首次参加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与代表合影
2011年,作者(右一)首次参加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与代表合影

  我花了很多时间准备参加论坛的服装。还记得当时是8月,南半球的塔斯马尼亚还是冬季,天气非常寒冷,仅7度左右,和重庆的35度就是寒冬和盛夏的差别。

  为了准备重庆炎热的九月夏装,我在送孩子们上学之后,就去逛商场,在商场成堆的冬装中挑选可以在盛夏穿的服装。我记得当时带去了一个超级大的箱子,准备了十五套服装,计划每天都换不同的服装。

  这些简单好玩的事情当然后来都实现了。

---- 收获 ----

  从2011年到2015年,我一共参加了三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通过这些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我本人和报社的同仁在各个方面都收到很大的收获,比如我们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人交流经验,分享成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些收获就像我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样,大到足以改变我的生活方式和报纸的命运。

  我不想一一记流水账,但要记录几件令我印象深刻,和华文传媒论坛有关的小事。

  一,2011年第一次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每个与会者都收到了一袋论坛的资料,我本以为就像很多会议资料一样可读性有限,考虑是不是要带回去。但是,在我翻阅这些资料时,被一篇文章吸引,就是当时的中新社社长做的关于全球中文媒体现状和展望的论坛主旨报告。报告很长,信息量很大,有很多有用的数据资料,报告中的分析和判断精准到位,使我这样的媒体人对全球华文媒体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认识。读完这篇报告之后,我对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水准肃然起敬,并且又花时间读了很多大会提供的其它资料,譬如由中新社精心编辑出版的《世界华文传媒年鉴》以及论坛代表的论文集等,我把这些宝贵的资料都带回了澳大利亚。

  二,2011年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前,按照邀请我去了四川地震灾区参观访问。抵达四川的第二天,我们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媒体人一大早就上了一辆旅游大巴,准备出发去汶川。上车之后,一个来自美国的队友迟迟未到,于是全车人坐在车上等了足足30分钟。他上车之后我就说,你知道我们都在等你吗?集体活动为什么要迟到呢?因为这句话,后来的整个活动中我们两人都变得有些尴尬。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我仍然对这种随意的批评引以为戒。

2015年,作者(左)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2015年,作者(左)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三,2015年我参加在贵州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我所在的小分队去了贵州从江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参观。那天在巴沙,我碰到一个十分美丽的小女孩,参观的过程中,她一直在我旁边很安静地站着,每次我们眼光对视时,她都会友善地微笑,或者用浓重的贵州口音回答我的问题,令我十分喜欢。要分别时,我对小女孩非常的不舍,上车前我从包里找出一张名片递给她说:“你只要扫描上面的微信二维码,就可以找到我”。尽管我相信女孩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微信,天各一方,她或许永远也不会找到我。想到我们的缘分可能到此为止了,我一路都有些伤感。

  回到澳大利亚之后,我常常想起这个美丽的孩子,想着不知道她学习怎样,父母怎样,有人欺负她吗?她需要帮助吗?我很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留下她的通讯地址呢。我还常常把小女孩的照片从手机里调出来给朋友看,告诉她们,我好喜欢这个文静美丽、充满笑容的孩子。

  今年10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陌生人发邀请要加我成微信好友,我像平时一样很快接受好友请求,然后就没有再理会了。过了几天,这个微信突然发信息说:阿姨,我找到你了!你告诉我只要扫描这个微信就可以找到你。

  天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手机里的图片发过去问:这是你吗?对方回答说,阿姨,这就是我,我的名字叫滚怒拉!

  现在我和刚刚上初三的滚怒拉保持着联络,我很希望有一天能够再回到巴沙去看她。也希望有一天,在她长大之后,能够到塔斯马尼亚来访问。

作者在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结束后赴贵州参访时结识的少数民族女孩滚怒拉
作者在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结束后赴贵州参访时结识的少数民族女孩滚怒拉

  此生有幸和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结缘,在论坛上经历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让我感觉世界很美,生活很美,让我的生活和工作变得多姿多彩。我很感慨,此生有幸能够以写作为生,和大家分享彼此的思想,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征文启事:

  “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暨‘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中国行’”征文活动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01年起,从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一路走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至今已8届,跨越15个年头,参加过论坛的海外华媒人总数逾3000人(次)。

  “15年”、“8届”,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同仁能够在同一时间在一地相聚,充分体现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生命力、影响力、向心力。

  有人如是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华文传媒人的精神家园”;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全球华文传媒人相约的盛会和节日”;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论坛是全球华文媒体人交流、情感互动的平台,是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寻求合作和发展机遇的沙龙”。

  或许,你是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8届元老”,或许因为某种原因你缺席过几届,或许你参加过行走中国活动……相信你一定有话想说,有感而发,有事要记,有闻要录。

  来吧,我们恳请你参加“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暨‘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中国行’”征文活动。写一写、忆一忆、想一想、品一品你曾参加相关活动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故事、经历、趣闻、趣事……相信那“一点一滴”、“一草一木”是甜蜜和温馨的。

  征文可围绕“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这一主题,写人,写事,状物、言情,“嘻笑怒骂”皆文章。征文体例不限,文风不拘,篇幅可长可短(1000-3000字),每篇征文的题目可自定,求的就是一个“真”字。记住,请随征文附上3-5张与你写的征文相关的照片(附图片说明)。

  “家园”征文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举办。征文活动至2016年底截稿。所征集的文章将于2016年年底结集出版。

  征文的文图稿件请发至:forum@chinanews.com.cn

  “家园”征文活动组委会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