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从高大上到接地气 年轻海归扎根社区开拓新天地(2)

2015年01月27日 13:2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从天上到地上 海归空姐5年“社工路”

  济南《齐鲁晚报》2014年12月14日刊发了李梓涵的故事。1986年出生的李梓涵脸上习惯性挂着空姐式的微笑,从新西兰留学回来的她已经在基层社区扎根5年,如今她是铁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正式候选人。

  最近,李梓涵成为新一届的二七新村街道铁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正式候选人,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基层社区工作了5年。提起李梓涵,许多居民并不知道,这个活泼开朗的姑娘是个地地道道的“海归”,而且曾经一度是名吸引眼球的空姐。

  2007年,李梓涵从新西兰的高校毕业,留学归来。李梓涵学习的是空乘专业,上学期间在新西兰航空公司实习过。成为一名空姐,在天上飞来飞去,受人瞩目,一度是她的梦想。

  回国后,正赶上市中区招聘大学生专职社工,李梓涵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真的考了进去。她做梦也没想到,从此之后,她的人生和基层社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一干就是五年多。

  李梓涵坦诚,刚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心里落差很大。“从天上一下子到了地上,来到了最基层、最接地气的地方,面对的群体也完全不一样,起初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可是干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梓涵却迷上了这份工作。“在社区工作,可以帮助居民解决很多困难。看到居民开心地离开,自己也很快乐,我觉得在社区工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李梓涵说。

  从空姐到社工,许多人会觉得这两个工作八竿子打不着,可是李梓涵觉得二者是有相通之处的。“其实都是服务他人的,每天的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从空乘专业学到的许多知识,我都用到了社区的工作中。”李梓涵笑言,这些年见到居民,总会露出空姐式的笑容,也算是没有荒废专业了。

  坐拥35套房的海归“拆二代”:创办养老院圆心愿

  武汉荆楚网近日报道称,陈卿33岁,相貌俊朗坚毅,言谈举止之间显露出一种精干和沉稳。坐在养老院的办公室里,时不时还有老人来找他说话。

  陈卿说,自己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养老院的事务,朝九晚五,跟上班族一模一样。业余生活也很宅,除了跟朋友K歌、看电影外,没什么别的爱好。

  很难想象,这个如此低调踏实得青年,此前在澳洲求学多年,坐拥35套还建房,上一份工作年薪有40多万元。生活对陈卿来说是如此妙不可言,什么都不用干,光房租一年就可以收200万元。然而,他却选择了当养老院的院长,每天跟孤寡老人们生活在一起。

  “创办养老院,是酝酿了十年的念想。” 陈卿说,办养老院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十年前的遗憾,也是为了留住乡情。

  遗憾源自多年前,陈卿的爷爷中风,由于家里条件差,父亲又忙着讨生计,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不久爷爷去世,两年后奶奶也离开了。等家里条件好了,却无法尽孝,家人都非常遗憾,于是萌生办一家养老院的念头。

  老房子拆迁后,父亲说,许多拆迁户都搬离了,拆迁常常拆散了邻里情,不如办个养老院,留住街坊老人尽孝。于是,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武汉最大的民办社区养老院在2013年7月开张。

  现在养老院入住了13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85岁,每一个老人的情况,陈卿都了然于胸。去年4月一个晚上11点钟,93岁的罗振民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做过多次心脏搭桥手术的她感到心脏又出问题了,就立即打电话给陈卿,当时已经熟睡的陈卿二话没说就从家里赶到老人身边,不到半小时,老人被送到医院救治。

  陈卿说,办养老院是一件高风险的事业,而且回报时间至少5-10年,但是,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