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青岛80后“海归”回农村养鹅 辞掉教职住集装箱

2017年03月14日 16:35   来源:青报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北京林业大学景观设计本科,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海归”硕士,将这些“标签”与正在即墨龙泉街道梁家屯村种树、养鹅的刘晓挂起钩来,在常人眼里的确有些牵强……

  但是来自青岛黄岛的80后青年刘晓,就走出了这样的人生轨迹——作为一名“海归”,他选择了回乡创业,2014年秋毕业后在即墨龙泉街道梁家屯村承包了800亩土地种树、养鹅,并立志要用十年打造“生态综合体”。

 

 

  走进位于梁家屯村的刘晓的农场,迎面出现的“阵仗”就挺新鲜:首先出来迎接的是2300只大鹅,离农场百米开外就能听见它们“呱呱”的叫声。刘晓从一个集装箱房里跑出来,头发乱得一绺一绺像是特意抓出的造型,一双棉鞋也沾满了泥,红色的冲锋衣里还裹着羽绒服……

  采访中了解到,这位年轻的海归选择返乡,绝非无奈之举、或一时冲动,而是有备而来,带着一个梦想踏上家乡的土地。

  2014年秋天,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毕业的刘晓回国,连续勘察了包括老家黄岛在内的10多个地方后,最终在即墨承包了800多亩土地开始编织自己的生态田园梦想:种上雪松、 红枫和榉树,散养了2300多只鹅,让鹅吃杂草,再用鹅粪为树上肥……

  刘晓每天都住在农场里,卧室、办公室全是集装箱改成的,冬天天气冷,他就在集装箱周围裹一层毛毡来挡风,没有淋浴设备,几乎一个星期也洗不上一次澡,好几天也没法洗头……

  刘晓的妻子是他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同学,去年12月辞掉高校的工作从河南来到农场,如今,俩人办公和住宿都是在简易的集装箱房里。

 

 

  为节省开支,很多事情刘晓都亲力亲为。早上6点起床,晚上7点休息,除了一日三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巡查农场。“到了冬天,10万棵苗木要修剪树枝;鹅在农场里散养,得满园子捡鹅蛋;棚子里的铁丝外露,得立马掰回去……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但这一切,这日复一日的辛劳,对刘晓来说却没有丝毫的枯燥,反而更像是一次次寻宝之旅,让他忘我投入……“去年无意间掉的向日葵种子开出了一大片向日葵花海,大自然每天都在赐予我不一样的惊喜,”“把发酵桶里的啤酒放出来一些,带着肥肉的牛肉在炉子上烤得滋滋冒油……这冰天雪地,棒呆了”……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几乎全是分享了农场的场景。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因为有梦想引路,在刘晓的计划里,他的800亩土地将来会是一座生态综合体,这里有雪松、红枫,也有散养的鸡鸭鹅,一方面树林可以为周边的工业区带来新鲜的空气,另一方面通过树林建立起来的小型生态系统,提供真正的原生态食材,让家长带着孩子来亲近大自然。

  “里面有昆虫、 植物、 动物、湿地,面积不用太大,既能改善环境,又可以成为儿童的科普公园,家人孩子的亲子乐园。”刘晓说。

  “仅靠苗木种植和养鹅,十年之内没有收入是我预料中的事情。”刘晓说,为此,他已经投入200多万元,今年是承包农场的第三年,雪松林已经初具规模,每棵雪松已经有一人多高。

  对于未来的发展,刘晓头脑清晰,雄心勃勃,他指着墙上最中央贴着的《2017年计划》说:“这是我的小目标,踏踏实实地按计划一步步地来,时间会证明一切。”(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钱卓 通讯员 梁之磊)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