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修复土壤 一位海归硕士在县级市冷门创业

2017年06月27日 12: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今年29岁的杨生哲原本想一直待在实验室里,但这种念想很快被创业的热情打消了。他没有选择大城市,而是来到了江苏省句容市,这里曾是苏南革命抗战根据地,他的创业项目也很“冷门”——与土壤打交道。

  2012年,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杨生哲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年底回国后,杨生哲在江苏一家公司做了1年多的材料工程师。在那时,杨生哲对土壤修复产生了兴趣。他注意到,国内的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土壤修复却相对落后。

  他意识到,土壤修复领域将是国内环保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南京周边区域,有大量化工企业搬迁后的场地待修复,修复资金需求量巨大,但是国内的修复技术却跟不上。

  他设想,假如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事土壤修复,那么不仅能够创造商业价值,也能推动环保事业进步。为了“充电”,2015年10月,他专门去德国接受环境治理公司的技术培训。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盲目跟风,需要有扎实的准备。”杨生哲说。

  去年9月,句容市举办第二届“智汇容城创业福地”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杨生哲团队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一举夺冠。

  该活动是由团句容市委与句容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大型赛事,每届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创业团队参加,获奖创业团队都能获得各种扶持。

  杨生哲成立了江苏天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污染场地修复及生态治理事业。与那些“挤破脑袋都想进大城市”的创业者相比,他把公司的地址选在了句容市。“句容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创业成本低廉,政策扶持到位,这里适合初创企业”。

  如今,杨生哲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在句容市上班,晚上开车回南京吃饭。这对杨生哲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国外时就看到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双城”生活方式。

  创业初期,公司没有知名度,有些客户还以为杨生哲是骗人的。杨生哲认为,这个行业目前还是超前的,大伙儿接受这个理念还需要一定周期。

  “搬迁污染企业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非常隐蔽,会诱发人体多种疾病。”他一心想“坐冷板凳”,认真做环保这门生意,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个个土壤污染问题,这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益。

  让杨生哲最苦恼的是人才问题。句容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稀缺,不具备人才优势,而像他这样的技术密集型公司,正需要科研人才。

  如今,句容市的政府部门也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难题,与临近的南京高校不断加强合作,加大宣传吸引南京高校人才来到句容。

  团句容市委书记蒋嘉文发现,最近几年,当地正在吸引很多人才,创造好的条件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从而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革命老区也正在焕发活力。

  如今,杨生哲的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核心技术能力。公司的核心团队已有30多人,申报了4项关于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专利。其中,初创团队的十多人,不少都是来自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研究生。

  2016年,江苏省启动“263”专项行动,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当时,句容市一家化工厂搬迁后,场地拟开发为商业及居住用地,但土壤污染亟须修复,杨生哲自告奋勇,拿下了这个场地修复项目。

  经公司鉴定,土壤中存在氯仿、多环芳烃等污染物。“我们要针对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杨生哲很快拿出详细的修复方案。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政府和老百姓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空前,环保领域的创业项目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然而,杨生哲担忧的是,我国目前土壤污染责任主体的界定仍然模糊,一般企业不愿承担场地污染的修复责任,加上土壤修复类公司数量激增,所以虽然环保生意很有前景,但开展得也并不是很顺利。

  即便如此,杨生哲依然执著地要将土壤修复事业进行到底,因为他更看重的是“未来”,“绿色中国梦,还大家一片净土,人人有责”。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