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一带一路”上的新义乌:国际市民与“钢铁驼队”

2017年09月18日 09:2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题:“一带一路”上的新义乌:国际市民与“钢铁驼队”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成就非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为充分展示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历程,生动反映五年来人们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新京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中推出特别报道,将生动展示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行动与成就,生动展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期鼓舞人们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以崭新面貌和奋进姿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希望双方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机遇新起点,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讲话中专门提及了发生在浙江省义乌市的这段佳话。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中共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曾对媒体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已经积累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优势、我国首个县级综合改革试点优势和开放平台优势。义乌应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去谋划、去定位,当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

  两千年前,古中国和欧洲由一支支驼队连接,东方的丝绸、陶瓷、茶叶等伴随着驼铃声声,一路向西。如今,欧亚大陆的新丝路上回荡着火车轰鸣,一条条铁路托起一列列“钢铁驼队”。

  义乌这座“无中生有,无奇不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的城市,正站在新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上,大步向前。

被习近平主席“点赞”的穆罕奈德及其妻子、儿子。
被习近平主席“点赞”的穆罕奈德及其妻子、儿子。

  “把根扎在了中国”

  “被习主席‘点赞’后,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穆罕奈德说。他今年39岁,1米8的个儿,长相帅气。他精通阿拉伯文和英文,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于2000年来到中国,最开始在他叔叔开的广州餐厅里工作,两年后与安徽姑娘刘芳相爱成婚,成为中国女婿。

  2002年,他和叔叔听说在义乌的阿拉伯人很多,于是“转战”义乌。目前据义乌市政府统计,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近50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

  从2004年开始,在义乌市主要外商聚集区的稠州北路一带,穆罕奈德和妻子开始独自经营一个名为“花”的餐厅。

  9月中旬,记者赶到花餐厅时,餐厅暂停营业中。穆罕奈德介绍,这个餐厅已开了15年,400多平方米的面积在生意红火后就嫌小了。他已新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正在装修,预计10月左右就能重新营业。

  在被习近平主席“点赞”之前,这个义乌的老牌阿拉伯餐厅在义乌外商圈中已小有名气,很多外商会固定来此吃饭,无意间,花餐厅成了外商聚会的一个好据点。

  “我喜欢交朋友,会和来餐厅的客人打招呼、聊天,慢慢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穆罕奈德说,他会引荐他的朋友们相互认识。他会帮助刚来义乌的外商,帮他们租房、招聘员工。他还经常把最新的中国国情、政策和法律法规讲给在义乌的阿拉伯同胞,从而避免因不知情而产生的摩擦矛盾或不当行为。

  经常有外商或本地商人找到花餐厅,希望穆罕奈德帮忙调解不同国籍间商人的经济纠纷。

  一般他靠朋友圈,能很快把双方约在花餐厅。“我先分别和两边谈,先使双方心平气和下来,然后讲理讲情。”穆罕奈德说这是他的诀窍,解决后大家一起吃个饭,大部分事情在餐厅里就能解决。

  2014年6月底,由于他丰富的“涉外案调解经验”,他还受聘于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了一名外籍人民调解员。由于这种“以外调外”的创新模式效果显著,一批与穆罕奈德类似的外籍人士在义乌当地被亲切地称为外国“老娘舅”。

  义乌市政府非常重视他们这些外籍人士的意见。2015年,穆罕奈德的几个外国朋友无意中谈到,每次出门都要随身带着护照,一旦丢失后,补办就会非常麻烦。

  穆罕奈德帮他们向义乌市政府提出这个问题后,不到一年,义乌面向常住的境外人士推出了“商友卡”,在义乌行政管理领域可以替代护照,持卡的境外人员在基本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与义乌市民同等的待遇。

  来中国17年,穆罕奈德在中国义乌拥有了一个家:一位漂亮贤惠的中国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在义乌分别上小学和中学。

  他想着,要把新餐厅换成中文名字“我家”,意思是大家来了餐厅就是到了家里,大家都是家人。他还希望开连锁店,让阿拉伯文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扎下更多的“家”。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联系世界的枢纽。 A10-A11版摄影(除署名外)/受访者供图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联系世界的枢纽。 A10-A11版摄影(除署名外)/受访者供图

  从“卖全国”到“卖全球”

  最近几年,每隔一周的周末,穆罕奈德都带着全家人,前往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进口商品馆,购买半月的家庭生活用品。

  进口商品馆位于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一楼,2011年投入使用,目前共有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的7.7万余种特色商品入驻经营,是海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

  不同于其他几区市场以国内衣物、配饰、玩具、五金等小商品为主,进口商品馆里的每个商馆几乎汇集一个国家最具特色的商品。9月13日,记者走进这个国际商贸城时,感觉进入了一个小型世界博览会。

  进口商品馆一楼,有一个富宴堂马来西亚原生态馆,摆放着来自马来西亚的精品燕窝和特色手工艺品。店主是马来西亚商人林爱玲女士,来义乌13年,初期主要将当地小商品出口到马来西亚,几年后转型做进口生意,希望让这些家乡珍品在义乌打开中国市场。

  2015年6月,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首届中国义乌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开幕。参展企业1495家,来自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展会还专门设立了日韩商品馆、东南亚商品专区、新丝路国家馆等特色展区。其中,新丝路国家馆专门展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优质商品。

  对此,林爱玲期盼已久。展会开幕前几个月,义乌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找上门来,请林爱玲回马来西亚帮忙招马来西亚商人参展。靠着像林爱玲这样的“民间使者”,在政府、企业、外商、华侨等的共同献力下,仅马来西亚就有200多家企业参展。

  之后每年,林爱玲都带领她的马来西亚“百商团”来义乌。

  此次展会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采购商,成为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打通供需通道的绝佳机会。

  义乌进口商品馆市场部经理陈静美介绍,2015年、2016年义乌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达成意向成交额均超10亿元,是现阶段国内规模最大的进口消费品展会,并且还带动一些国外大品牌在进口商品馆落地。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