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刘泽彭:华侨华人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2)

2014年09月28日 14: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华文教育:中华民族的海外“留根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报》:华文教育被认为是海外华人社会的“留根工程”,如何理解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软实力间的关系?

  刘泽彭:海外华文教育是以海外华侨华人为主导、面向海外华裔开展的华语和华族文化教育活动。在我看来,海外华文教育的存在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证据。海外华侨华人虽然永久或暂时脱离了祖(籍)国而移居其他国家,却保持了母族语言文化,这是他们持久保持自己民族特性和认同祖(籍)国的证据,这种保持和认同是他们的自觉行动,而不是祖(籍)国强制推广的结果。所以,海外华文教育就成了中国拥有吸引力、影响力的证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保持华文教育的人群越广,保持华文和华族文化的程度越深,就说明中国的软实力越强大。

  一方面,兴办华文教育是华侨华人社会自愿延续中华文化传统的“留根工程”。当今世界,在英语国家软实力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人都在学习英语,而海外华侨华人自愿兴办华文教育,表明心中还有祖(籍)国这个“娘家”,祖(籍)国语言文化对他们而言魅力犹存。

  另一方面,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也是祖(籍)国软实力建设的具体内容。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应有之义,通过华文教学,华族文化的教学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介绍和贯彻。不仅如此,海外华文教育从办学宗旨到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甚至是校名、校歌、校训,都非常重视华族文化的介绍与实践,例如有华校取名为“尊孔”、“崇仁”、“崇德”、“光启”;华校自觉教授“弟子规”等华族文化典籍;各华校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华族文化活动等。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承担了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先后派出10余位课题组成员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了大量一手数据,发现不管是华裔还是非华裔,华文教育不但增加了他们对华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对华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喜爱和认同。可见华文教学让更多的海外华裔保留和传承了中华文化;很多华校还招收大量非华裔,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熟悉甚至认同中华文化,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对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国政府和民间支持、服务海外华文教育,是祖(籍)国因应海外华侨华人需求的自觉实践。海外华文教育的主导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而不是中国政府和民间,祖(籍)国不能反客为主,越俎代庖。但要明确建设软实力,最重要的还是苦练内功,搞好自己的文化、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建设,靠这些因素去吸引更多的华裔和非华裔主动、自觉学习华文和中国文化。

  华文传媒:打造中国声音真实的海外传播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很多突发事件中,众多海外华文媒体在第一时间化解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舆论、维护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您谈谈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态势及其作用。

  刘泽彭:我曾担任过中央对外媒体的领导工作,对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和作用有比较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综合国力已经大幅提升,但我国当前的国际话语权与大国地位不符,国家形象受到一定影响。西方媒体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国际舆论中歪曲事实,导致中国声音受到干扰和破坏,国家利益得不到主张,“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而广大海外侨胞则是提升中国话语权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众多海外华文传媒在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海外移民浪潮,海外华文媒体应运而生。随着国门被迫打开,清末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首次大批移民,主要流向东南亚和北美地区,在华人聚集的唐人街很快出现了华文媒体,但内容大多是简单的商业信息,不介入当地政治。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批移民年轻活跃,文化水平较高,他们逐步走出唐人街,融入当地社会。由这批移民创办的海外华文媒体,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规模都有了很大提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在多元主义盛行的今天,尤其在选举期间,华文传媒虽然属于少数族群传媒,但利用跨媒体的传播手段,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立体传播体系,影响华人的投票意向,使政治候选人不敢忽视华人的作用,许多候选人在选举期间亲自到唐人街或华文传媒进行访问,回答华人的问题,表达对华人利益诉求的关注。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华文传媒在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传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其影响力和话语权反而得到增强。如果善于利用这些因素,华文传媒在特定的时空中甚至可以产生比主流传媒和西方传媒更大的舆论影响力,从而达到维护华人权益、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