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2016北京科学技术获奖成果过半"海归"参与

2017年04月27日 09:3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26日电(孟竹) 4月26日,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180项成果荣获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93项。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技术创新成果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成果显著;民生领域科技成果全民共享;重大疾病科技攻关成果带动医疗水平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获奖者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占比达67.2%,“80后”获奖者占比近三成。

  当天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2017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在会上作了题为《谋篇布局 系统推进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启新篇章》的报告,他指出,我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19项技术中,北京占比55.7%;北京地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占全国的31.5%。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累计发布国际标准229项,比2013年增长40%。2016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8件。

  金融、信息、科技服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技术合同成交额比2013年增长38.2%;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累计促进800余个国家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价值227亿元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2%向其他省区市辐射和出口。此外,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政策中10项为全国首创试行,通过新政为336人办理“绿卡”,实现突破性增长。北京市125家机构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占全国的80%。

  许强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和项目已启动99%,下一步的重点任务是深入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并以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同时,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许强指出,三年来,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年均增速29.5%,力争今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三城一区”成为主战场

  许强在报告中指出,“三城一区”是今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将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推进。同时,京津冀三地还将探索共建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联盟。

  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资源最为密集、创新活动最为活跃,将打造自主创新主阵地。重点支持在网络空间安全、量子通信等领域产生一批原创技术成果,在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量子点微型光谱仪芯片、神经网络处理器等重大成果转化。

  怀柔科学城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今年将加快推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材料基因组研究等5个交叉研究平台的开工建设。

  未来科学城将加快推进由科技城向科学城的转变。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在央企研究院落地实施,增强创新创业活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聚焦动力电池、石墨烯、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国际标准,引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许强在报告中指出,三年来,北京市各区全面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坚持自身定位,实现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东城、西城、朝阳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文化深度融合,建设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国际研发创新高地;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通州和顺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海淀、大兴、昌平、怀柔加快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平谷、密云、延庆重点推进低碳高端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冬奥会零碳排放试验区。

  获奖成果参与者“海归”过半

  今年获奖成果中,有海外归国人员参与的成果为91项,占总数的50.6%,首次突破半数。获奖者中,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占比近三成(28.3%),45岁以下的占到67.2%,最年轻的获奖人仅为24岁,获奖人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仅32岁。许强表示,这些优秀的、创新型中青年科技英才通过科技奖励脱颖而出,并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说明北京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梯次更趋完善,我市的科技创新环境越来越有利于促进高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聚集,科技奖励也逐步成为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许强表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行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人才集聚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今年获奖成果中,有海外归国人员参与的成果首次突破半数,说明这些优秀人才已经融入北京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产学研协同创新占比38.8%

  许强指出,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一批在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的获奖成果脱颖而出,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化制造、轨道交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构建高端引领型产业增添了新的动力。

  获奖成果中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达到71项,占比近四成,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同时,产学研协同创新继续保持明显的创新优势,占比38.8%,比去年高出12个百分点。

  全民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记者发现,今年获奖成果中,围绕重大民生需求的成果大量涌现,涉及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食品安全保障、重大疾病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关内容,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全民共享。

  由清华大学与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获一等奖。据悉,成果针对城镇采暖这一关键问题,经过一系列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心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天然气供热系统能耗和二氧化碳、NOx排放量,对大气污染治理、缓解冬季雾霾和实现天然气供热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