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推动首都发展纪实(3)

2017年10月15日 21:03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老城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

  “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北京市时说。

  ——人口过度聚集,让北京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北京多管齐下,全市常住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56.7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2.4万人,2016年城六区常住人口首次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

  ——针对老百姓切肤之痛的交通拥堵,北京市多措并举予以缓解: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同类大城市前列,在建里程超过300公里,为历史之最,到“十三五”末,北京将实现区区通轨道,中心城区轨道交通75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90%;而伴随城市路网系统进一步完善,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1%。

  ——为应对房价高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要求,2017年以来,北京市紧锣密鼓出台调控政策,发布未来五年150万套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推动住房供给侧改革。截至2017年9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价格连续11个月环比不增长。

  ——“蓝天难现”“繁星无影”……大气环境,始终是让习近平总书记揪心的问题。5年来,北京全面打响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2016年比2012年累计下降23.7%。

  数据之变,记录了5年来北京民生之变。

  ——民政保障资金从2012年的133亿元增加到220亿元,累计增幅65.4%;城市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月人均520元调整至900元,累计增幅达73.1%;农村低保标准从月人均380元提高到900元,累计增幅136.8%;

  ——全市养老机构总量从2012年的400家净增加到513家,床位数从7.4万张净增加到12.6万张,累计增幅70.3%。

  ……

  5年来,首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人群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万元。

  一盘宏大棋局,一个光明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视野、大格局为首都发展布棋落子,北京这座历史古城必将更加璀璨辉煌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层的多媒体影厅里,《不朽之城》《未来北京》两部多媒体专题片定时轮播,时空交织之中,首都的历史与未来交相辉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首都规划,国之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共经历6次编制。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市后,北京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启动了新一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对于北京城市规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2月,总书记到北京市考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是考察的重要内容;2017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汇报,对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

  “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

  “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

  ……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北京历史上这是继1983年后的第二次,在全国则是唯一。

  这是一张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蓝图——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规划时间因此设计为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50年,目标年取中间为2035年。从历史阶段上来看,这一版总规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规划时间段与两个“一百年”更好地衔接。

  这是一张奠定首都未来发展大框架的蓝图——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是中心城区即城六区;“一副”即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是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即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一区”即生态涵养区。同时,要发挥好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这是一张以人民为中心的蓝图——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重在“和谐宜居”,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首都发展最大的关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串串的数据掷地有声:

  ——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2020年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2050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2035年不低于45%;

  ——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

  ——未来5年新供应各类住房150万套以上;

  ……

  棋局布定,落子从容。

  未来的北京,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历史文化的“金名片”更加闪亮,城市更加宜居,新的“两翼”助力首都行稳致远,大国首都的美好前景令人心驰神往。

  在事关北京未来发展的大棋局中,北京冬奥会筹办和北京新机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的两件事。

  2008年,北京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将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冬奥会筹办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总书记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要全力做好每项筹办工作。

  奥林匹克公园西侧、国家网球中心南侧,国家速滑馆建设已经启动,这将是2022年冬奥会唯一一个在北京城区新建的场馆。

  从北京丰台大红门往南约40公里,一个世纪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这就是北京新机场。

  北京新机场位于北京南中轴延长线上,远期规划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2017年2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北京新机场建设。他强调,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国庆刚过,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工地上一片繁忙,航站楼主体结构已初现“凤凰”雏形。

  凤凰展翅,鲲鹏翱翔。首都的未来,仿若清晰可见:

  ——2019年9月,北京新机场将投入使用,助力京津冀腾飞。

  ——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

  ——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人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这座千年古城必将更加璀璨辉煌!(记者梁相斌、李斌、涂铭、王敏、孔祥鑫、乌梦达、关桂峰)

【责任编辑:丁海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