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北京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荷兰、英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展。经济不景气刺激了留学市场的成长,境外高校纷纷抛出“提高奖学金”、“放宽签证条件”等优惠政策,吸引中国学生。 中新社发 郑雄增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来自中国国家留学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的留学比例较于前年同期增长了15%-20%,大大超过了2008年以前维持在10%左右的留学比例。社会将此增长归功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人员流动受阻,大学生就业困难似乎成为留学风潮的唯一动因。然而,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造成“留学虚热”现象还有他因,并非金融危机造成的异常状况。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现有的“留学热源于金融危机影响”一说其实有媒体、社会大众放大的嫌疑,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导致大学生留学风潮剧增的最大原因,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受高校扩招影响,就读专业及学校不尽如人意,估计将来影响就业,想通过条件日渐放宽的留学之路洗刷“坏出身”,同时也通过考取语言资格增加就业资本,才是主要原因。
为“洗底”大学生纷出国
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才发生,而记者在小范围的抽样采访中发现,许多对就业问题未有了解的低年级本科生早早就制定出国留学的计划,而大二大三阶段更是让更多人转向留学的关键时期,他们产生留学意向,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并没有对他们的留学计划产生过大影响。
那么,大学生们为什么纷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考虑留学呢?据了解,自2002年开始,全国本科开始扩招,此后三年内虽然扩招速率有所放缓,但对中国本来就庞大的基数作用相当有限。伴随高校扩招而来的,是不尽如人意的高校教学质量和专业分配。由于高考报考志愿的缺陷,不少大学生认为入学专业或考取学校不佳,但高校对转专业又控制较严。而留学则对跨专业没有过多的限制,并且大多不要求专业考试和经验,同时,不管最终能否成功申请出国,语言考试成绩在外企应聘中也相当有利,所以不少同学将留学视为洗刷“坏出身”的另一种途径,并把经过入学考试,考取语言资格看作是“一石二鸟”之计。
留学制造的新难题
记者调查发现,然而,据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留学风潮越吹越热,但不少学生申请留学的心态还是较为盲目,在办理出国的征途上误区多多,这证明,若为了减少就业压力而选择盲目留学,反而很可能增加更大的负担。相关专家建议,有意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应小心避免以下误区,“算好帐”才慎重决定应否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