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国外奖学金不容易拿
奖学金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渠道获得,其一是国家成立的奖学金项目,名额限制和全奖的诱惑使竞争远超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基本上获得名额者多为全国前十名的名校。其二是所报学校的院系入学奖学金,此类奖学金数量较多,但要分研究型和授课型两种情况。
研究型课程基本都设有奖学金,但招生人数和难度也较高,而当前留学热门方向的授课型课程名额是非常紧缺的,尤其是商科类的热门专业对外国留学生基本不配名额。
大多奖学金的额度可抵偿部分学费,但筛选是极其严格的,本科需有良好的学术表现和社团活动经验,名师或名企非常坚挺的推荐信,并且有一篇非常具说服力的个人规划方有机会,可见对于抱有侥幸心理的同学来说,申请奖学金并不是一条实际的选择。而在入学以后,只有通过优秀成绩(一般是前5%)才能获得年度奖学金的机会。
而在不具备奖学金支持的情况下,学费粗略来说,香港一般在80000-100000人民币/年之间,澳洲在150000-200000人民币/年之间,美国在200000-300000人民币/年,而生活费一般是学费的1/3-2/3间。这样的开销在中国普遍来说是要全家勒紧腰带的,那么这样的高投入,是否能得到高回报也难于估算,令不少有意留学的家庭迷茫。
5 就业定居仍是难题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大学生仍然有着强烈的规避心理,认为国外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留学申请无需进行专业考试和入学考试,一些大学活动表现不佳或所读大学不称心的学生和家长,认为留学就等于打了一支“定心剂”,留学后便可在留学国工作定居,实在不济也可回国找高位就业
但实际上,留学后就业定居难的问题,已日渐浮上水面。就近年的留学生就业来说,在美国、香港、欧洲等国家毕业留下的几率很低,而在当地定居更是难上加难,香港要求定居9年,美国7年,就连最松弛的澳洲现在也极其难找工作。对于学生签证已过期的毕业人员来说,唯一的逗留方法就是工作签证,一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新闻系留学毕业生告诉记者,毕业后只能免费打工以换取工作签证,到新西兰8年后才拿到了永久居留证(PR),花费近80万人民币。
而对于“海归”而言,就业也并不轻松,除了名校和良好学业表现的保证以外还必须有对口的专业支撑,例如前几年国外兴起的电子商务专业在毕业时段内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成型的就业规模,导致就业不对口。而对于想躲过2008年就业危机的申请者来说,应当做好承受更强烈的就业震动的心理准备。(记者 薛冰 通讯员 周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