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国留学·就业篇
国外学位不等于好工作
很多人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为了今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对此师伟恒认为,以为出国留学拿到一个学位就能找到好工作,这实际上是被误导了。汤一诺也表示,多数留学生还是年轻人,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去打拼,多少都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处于留学生时期的青年人,心智尚属成长阶段,面临着一个相对于国内学生更加开放、复杂的环境,往往有更多更国际化的选择,这也使得他们更难准确定位自己。许多留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毕业之后的方向,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很有可能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汤一诺说:“留学生面临着金融危机下在国外找工作当中的不平等条款,如美国金融危机下接受联邦政府提供贷款的机构优先雇佣美国人,同时面临着国内大学培养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优秀精英的激烈竞争。我认为5年之后,在海外留学的很多留学生,想仅仅凭借自己英语语言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于海外文化了解上的优势,将很难构建起在国际范围就业方面的绝对优势。”
通过实习寻找方向
美国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很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与本科生阶段完全不同,这给吕晓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美国学生往往把研究生阶段作为自己事业的开端,美国学生一般不会读完本科马上考研,往往会至少有一年的时间工作,找不着工作宁可做志愿者,以便给自己一到两年的时间想清楚到底想干什么,想工作还是继续潜心学术。”
师伟恒则讲述了自己在美国高中毕业后的实习经历,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直接进入大学学习,而是选择实习了一年,他说:“前半年,我有幸在英国著名的投资银行Rothschild并购部门实习,我在学校里学习游刃有余,可是这份工作的强度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工作中,不但要准时完成分配的工作,而且直接承担着自己行为的责任。作为一个高中毕业实习生,一天12小时,甚至16小时的工作时间也让我直接了解了真实社会的艰难与残酷,更加激励了我在大学乃至以后的学生生涯中刻苦努力,不敢有一刻松懈。目前暑假作为教育顾问,我又在中国AIC佳桥实习,对国内年轻人留学历程中的困惑与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敬重。”
双重文化背景是优势,国内外交流频繁提供机会
吕晓薇对于留学生的双重文化背景十分看重,她说:“对于理工科这点优势不够明显,但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同学,特别是进行跨文化研究的人,是一个特别优势,我们的英语的确没有美国人好,但我们的汉语比美国同学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掌握两门语言所带给我们的更多机遇。”(李涛 汤瑜)
与会留学生代表
吕晓薇: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加州大学伯克利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汤一诺:现康奈尔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康奈尔公共事务协会国际学生代表08-09届中国留学生会副主席。
周晨:现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研究生,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刘宇鹏:现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同学联合会秘书,普林斯顿中文剧社艺术总监。
肖愚: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院攻读运筹学及政治学学士学位。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工程院学生会财务常务理事,同时负责中美交流学生组织(全球中国联接)中国区的发展事务。
师伟恒:现牛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
刘凯:现美国著名私立寄宿高中学生。
李硕:现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专业本科生,普林斯顿中文剧社活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