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第七、九、十届委员,著名免疫学家,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女士

2008年1月20日下午5时,这是一位老人去世前意识清醒的最后一刻,在病床上,她紧紧拉住儿子的手:“悠真,你要永远记住,妈妈是党的女儿。我死后,帮我代交一万元党费……”交完党费,这位老人的工资卡上便仅剩85.46元,而她一生所捐献的钱物,早已超过300万元。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首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著名免疫学家,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第七、九、十届委员,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女士。
2008年1月11日,因肺纤维化合并感染住进医院的冯理达,每天输完液便不顾医护人员劝阻,仍坚持到办公室整理资料,撰写讲稿。而在她生命中的最后几天,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她执意要再去一次办公室,医生、护士极力阻拦,当时老人的一句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我觉得我不好了,来不及了。要不然,我的事情做不完了……”那是她生前最后一次来到熟悉的办公室。
1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分别到钱学森、吴文俊家,看望这两位著名科学家,并拜早年。冯理达在电视上看到这条新闻,非常兴奋,第二天一早,就让护士去买报纸,请身边护理人员给她读关于胡总书记看望钱学森、吴文俊等科学家的纪实报道——《深情的关怀,倾心的交谈》,她反复听了三遍,直至进入深度昏迷。
冯理达女士在《八十抒怀》一诗中曾写到:“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言为心声,那么,历经八十年风雨的这位将门才女,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在她毕生的岁月里,又有着怎样感人的理想和追求?
“不要当小姐,要自爱,要自强,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
1925年11月23日,时任国民军总司令的冯玉祥将军与继配夫人李德全的长女出生了,她就是冯理达。不久,她的弟弟洪达与两个妹妹颖达、晓达也相继出生。
冯玉祥在当时已是声名显赫的爱国将领,他原名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生于直隶青县一贫苦农家,13岁入淮军当兵。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任北洋军第二十镇管带的冯玉祥参与组织王金铭领导的滦州起义,民国成立后,相继任旅长、师长、督军及军长等职。期间,他苦苦寻觅救国良方,得到孙中山先生的亲切指导和帮助,并获赠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从此服膺三民主义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10月,在中山先生和李大钊先生的影响下,他联合孙岳、胡景翼两将军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掌控的北洋政府,电邀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局。可惜的是,中山先生到京后,因肝癌恶化而不幸逝世,时在张家口的冯玉祥闻讯痛哭失声,令全军戴孝,哀悼七日。1926年9月,从苏联回国的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宣布所部集体加入国民党,继而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出师豫北。1929年,他毅然举兵反对背叛革命的蒋介石,1930年与闫锡山联手再次与蒋介石鏊战于中原大地。1933年5月,他率所部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连克顽敌,并收复被日军及伪蒙军占据的察北重镇多伦,教舞了全国军民抗日的信心及斗志。
与冯玉祥将军喜结连理的李德全女士生于北京通县一书香门第,1923年毕业于华北女子文理学院,1925年创办北京求知学校。她贤淑聪颖,素怀济世救民之志,对于平等与博爱的不懈追求使她与时称“基督将军”的冯玉祥走到一起,一时传为佳话。冯玉祥、李德全夫妇非常喜爱冯理达,她从出生就始终和父母在一起。当时国内政局复杂多变,而冯玉祥戎马倥偬,宦海浮沉,居所时常迁徙,但父母对理达的培养教育,始终没有放松过,而且异常严格。从很小的时候起,理达就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练习书法,每周要写100个大字,1000个小字,每天清晨,还要在庭院耍大刀,即使在三冬腊月也不例外。此外,父亲常常要求她给警卫员拆洗被褥,缝补袜子,他对理达三姐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当小姐,要自爱,要自强,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
1933年8月,冯玉祥二上泰山隐居读书,理达、颖达、晓达等子女都在身边,冯先生特意选派了一名山东籍的武术教官庞绍绪教子女习武。冯氏姐妹每天一早就像当兵出操一样准时到达训练场地舞刀练拳。一天清早,冯先生练了一会儿举石担,就到处转悠,到了子女练拳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对随从参谋冯纪法说:“去,拿把剪子来。”冯参谋不知要干什么用,但又不便多问,就跑去拿来了剪刀。先生拿着剪刀撩起三姐妹的长衫,“咔嚓、咔嚓”把过膝的下摆统统剪掉了。原来,冯先生嫌长衫太长,不便习武,他说:“今后做长袍子不准超过这个长度。”
冯先生生活异常俭朴,不抽烟,不喝酒,平时布衫布鞋,白菜豆腐更是家常便饭,但于社会公益往往一掷千金。冯先生所到之处,总要考察民间疾苦,修桥补路,植树造林,兴学助教,筑坝修堤,赈济贫苦。对此,夫人李德全不仅全力支持,而且自己还亲自开荒种菜,力求减少全家开支。冯先生在南京政府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时,月薪大洋八百元,实际按八折领取,另有办公费大洋一万元。先生每月抽出二千元抚恤西北军中阵亡或伤残军人家属,再抽出二千元资助在校读书的贫困生,还要按月支付研究室请来的先生的薪酬,对找上门的穷朋友,先生更是从优接济,从不吝惜,其为人之豪爽,有口皆碑。
“就去做个医生吧,将来给老百姓谋点儿福”
从小就在父母身边的冯理达,耳濡目染,感受着父母的仁爱之心,博大襟怀,内心深深植下忧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终其一生而矢志不渝。
冯先生一生中,有不少共产党员朋友,如邓小平、刘志丹、刘伯坚、王一飞等,和中共组织上亦有紧密联系,这对冯理达等子女产生了重大影响。冯先生最早结识的共产党人就是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并对李先生极为尊重和信赖。1927年5月6日,冯先生在潼关得知李先生被奉系军阀张作霖于4月28日残酷绞杀的噩耗,放声大哭,令全军将士戴孝志哀,各级机关、团体召开追悼大会以寄哀思。
1933年,冯先生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当时军中有300多名骨干是中共地下党员,如吉鸿昌将军、宣侠父将军、私人秘书赖亚力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冯先生办了一家印刷厂,指示该厂印刷《列宁全集》、毛泽东所著《论持久战》和中共《新华日报》等革命书籍、报刊。
1942年,著名共产党人廖承志被国民党逮捕,应何香凝女士恳请,冯先生当即致电蒋介石,要求立即释放。同年,越南劳动党创始人胡志明主席在广西被军统特务秘密逮捕、关押。周恩来闻讯极为焦虑,当即找到冯先生设法营救,冯先生与苏联顾问团商定营救方案后,迅即约请李宗仁先生一同面见蒋介石,一番据理力争,蒋无言以对,当面应允释放胡志明。在冯先生的影响下,他的不少老同事、老部下都与中共积极合作,并相继加入中共,加入人民军队,如董振堂将军、赵博生将军、高树勋将军、何基沣将军、张克侠将军、赵寿山将军等等。
冯理达清楚地记得,在她五、六岁时,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拿起一本很厚很重的书递给母亲,然后由母亲念给父亲听。后来,她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叫《资本论》,作者是卡尔•马克思。在家里,她经常听父亲与军中袍泽讲革命,讲共产党,而父亲身边的不少工作人员本身就是地下党,如王冶秋、王倬如、王梓木、周茂藩、赵力钧等等,加上常有周恩来、邓颖超等中共朋友来冯家作客,使她对共产党及其理想、信念有了最初和最朴素的认识。周恩来还亲笔给她题词:“艰苦奋斗,好好学习。”使冯理达毕生难忘的是,毛主席到重庆与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期间,在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陪同下,专程到冯家来作客。父亲与毛泽东此前从未见过面,经周恩来介绍,两人握起手来,上下摇动,十分亲热。餐前餐后,宾主交谈甚欢,毛泽东谈笑风生,目光炯炯有神,极具领袖魅力,给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及其子女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