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2007年相比,2008年岛城“海归”急涨至 700多人,翻了一番多,招聘市场上人多了但人才并未见多,海归派就业遭遇尴尬,求职艰难。岛城开出数十万元的创业扶持金,至今无人领。
往年的商科类“热门专业”在人才市场遇冷,而国内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短缺局面却未改观。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刮出新一轮留学热的同时,对留学前途也应有冷思考。
现状:金融风暴吹出归国潮
据青岛市人事局统计显示,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2008年全年来青岛进行学历认证的海归数已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达到700多人,如果加上暂未进行学历认证的,数目将更为庞大。此外,市人才市场猎头部的信息也显示,在青找工作的海归数比往年明显增加,这些海归主要来自于英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其中有不少是因国外经济不景气才选择回国的。
为了扶持归国留学生自主创业,青岛部分区市以及产业园区也先后发布并宣传了相关优惠政策,创业扶持资金开到30万元。
不过令相关部门有点意外的是,从本市一些企业研发部门、高新产业园区反馈的情况来看,真正的科研型、技术型或者创业型的海归人才依旧稀缺。就拿胶州湾畔正在迅速扩张中的国家级高新区——青岛高新区新产业团地来说,尽管有奖励创业海归10万元的优惠政策,近一年却没有相中一人。
一些海归沦落成了海带(海待)、海草(海找)。但尴尬的现状是,科研型、技术型或者创业型人才依旧稀缺。
前瞻:新留学热的冷思考
记者从青岛启德学府、山东省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等岛城多家留学中介了解到,国内就业环境的严峻,促使更多的人考虑出国读书。同时,由于人民币对外币的升值,国外的大学肯定不会忽视中国学生这个巨大的市场,在英美国家中国学生的学费已经成为其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可以预见,在内外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2009年的留学依然会进一步升温。
“往年青岛留学生最喜欢申请的‘热门’专业是金融、管理等商科类专业,结果怎么样呢?金融风暴一来,大家都找不到工作。”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翻译室主任邹卫宁说,眼瞅当下金融行业不景气,现在很多年轻人又专门避开商科,仔细探寻着其他有可能成为“热门”的专业。
据国内权威留学中介的统计,在2008年,申请赴英的学生选择商科为主,如金融与会计、市场营销、商业管理等等,大约占了申请总量的70%以上;其余20%的学生分布零散,主要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法律、公共关系、应用语言学等等。进入2009年,随着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金融、会计相关行业的就业压力加大。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以往申请的热门专业如金融、会计等商科专业会稍有降温。
“不过,三四年后国内、国外又是什么样子,哪种人才最吃香?这个根本不好预测。”邹卫宁评价说。
针对当前新出现的“留学热”,青岛市教育局国际交流处负责人建议,如果自身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允许,年轻人不妨申请到国外留学,不过留学的目的可以是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是体验不同国度的文化、开阔眼界、丰富人生经历,万万不可将拿洋文凭、回国找份好工作作为追求目标,以免将来回国后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