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语言教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们对语言教学内容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大体上说,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规则、词汇和翻译技巧的教学;听说法强调言语技能和相关的语法、词汇、语音的教学;交际法强调交际功能项目和就相关话题进行交际的能力。80年代起,人们开始认为目的语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属于语言教学的范围。近些年,人们逐步把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也列为语言教学的内容。
汉语教学界对汉语教学内容的认识也大致遵循世界语言教学内容发展的轨迹:初创期(1950—1961)主要模仿语法翻译法,偏重语言知识的教学;巩固期(1962—1966)和恢复期(1972—1977)重视“知识+技能”;发展期(80年代)转变为“技能+知识”;深入发展期(90年代)提倡“技能+知识+功能+文化”,特别提出了影响至今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思路;21世纪初的今天,则发展为“技能+知识+功能+文化(+学习策略)”。当然,对阶段的具体划分和内容的描述,尚需作深入的探讨,趋势如此。
为什么人们对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认识?教育学认为,“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语言教学内容的变化,也是由人们对语言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而产生的。近百年来,随着对语言能力认识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进而对语言教学目标的认识有了多次飞跃。例如,语法翻译法强调掌握外语知识和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听说法强调熟练掌握外语的听说能力;交际法强调掌握实际交际能力。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二、国内外语言教学界对语言教学内容的新认识
新世纪以来,国内外语言教学界发布了一些新的教学标准,编写出版了一些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法著述,提出对语言教学目标的新认识,相应地,对语言教学的内容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定。
1.语言教学的目标
中国《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教学的目标表述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以下简称“美国标准”)认为:“交际,或者说是用英语以外的语言交际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欧洲语言学习、教学、评估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欧洲框架”)认为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能够用所学外语在目的语国家应对日常生活;能够为在自己国家居住的外国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能够用所学外语同目的语国家的青年人和成年人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传递感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他们的文化传统。”著名语言教学专家Jack C. Richards编写的《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第三版)》说:“本套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多种技能综合培养,最终目标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各种标准都对语言教学目标有或详或略的说明。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表述包含着一个相同的观念,这可以以《英语课程标准》的表述“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代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把当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目标跟交际法的教学目标(所谓“培养交际能力”)区分开来,比较好地概括出了当代人对语言教学目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