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的标准化考试,用于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水平。目前,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由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两个子系统组成,颁发三等九级证书,即初等水平证书A、B、C三级,中等水平证书A、B、C三级,高等水平证书A、B、C三级。
HSK的主要目的是测量考生的汉语水平能否适应在中国学习、生活和交际的需要,初、中等证书主要作为留学生在中国大学入系学习的合格标准,高等证书则主要用于求职,即作为录用机构录用人员从事一般性工作所达汉语水平的合格标准。迄今为止,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现已在国内的27个城市包括香港、澳门设立了44个考点;在亚、欧、美和大洋洲设立了55个考点。正因为HSK方兴未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北京华文学院作为一所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华校,也顺应时代的潮流,于2006年9月开始办起了HSK强化班,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主要对象是初级下的学生,即相当于正规大学一年级下学期的留学生。带这个班的教师除了给学生进行正常的课程教学之外,还主要辅导学生参加HSK初中等的考试。学校出资让这个班的学生免费参加一次考试,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8年9月,笔者接手了一个HSK强化班,有机会对HSK的教学辅导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根据考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笔者接手的这个HSK强化班,从2008年9月1日开学,到2008年11月23日参加统一的HSK考试,总计时间只有两个多月,还包括“十一”长假和周末。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辅导学生参加HSK初中等的考试,并争取大部分学生达到四级以上,确非易事。因为我们并没有设专门的HSK辅导课,总计汉语课课时也就每周10节,跟其他普通班一样。课时紧、任务重,既要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完成好必须完成的课程教学任务,又要指导学生参加HSK考试,加上绝大部分学生在入班之前对HSK的题型和内容一无所知,这就更加深了HSK教学的难度。
根据这个情况,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就给学生介绍了HSK的题型及等级情况,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即每周从我的汉语课中抽出两节来进行HSK题型的训练,内容由少到多、难度从易到难。为此,还必须要有一套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的辅导题集,可我找遍了学校图书馆和几家大书店,虽然找回来好几本书,但感觉难度都比较大,一般都是比照八级水平出的题,跟学生当时的汉语水平不相适应。如果一上来就让学生做这些题,恐怕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决定,以这些书为蓝本,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自己编选出一套练习题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在正式考试前完成这一套练习,并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