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根据考试题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
HSK考试(初中等)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满分都是100分,总分400分。
听力理解,既有表层理解又有深层理解,主要测试考生能否听懂正常语速的句子、对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话。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在平常的听力课中就能得到训练。学生只要了解了题型,稍微做两套题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的强化训练。
语法结构,既有判断指定词语的位置,又有语法结构的选用,主要测试考生对汉语普通话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这些知识包括:1)常见的量词、方位词、能愿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的用法。2)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重叠。3)几种重要补语、定语、状语的用法。4)语序。5)比较的方式。6)提问的方式。7)常用词组和习惯用语。8)常用复句。这部分考查的语法内容很全,几乎囊括了初级和中级的全部语法和词语用法。我们的学生刚刚进入初级下,《汉语教程》第三册上还刚开始学就得参加考试,很多知识都还没有接触到,对学生来说,这部分的难度自然很大,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
阅读理解,既有精读与复读,又有略读与跳读,主要测试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内容包括:1)掌握所读材料的用意和大意。2)了解所读材料的主要事实和信息。3)跳跃障碍,捕捉所需的某些细节。4)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引申和推断。5)领会作者的态度和情绪。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也很大,需要以广泛的阅读为基础,非进行强化训练不可。
综合填空,既有综合性词语填空,又有综合性汉字填空,主要测试考生依据上下文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和在综合运用汉语能力的基础上书写常用汉字的能力。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的一些常用词语,并记住用于怎样的上下文中,还要能写出一些常用的汉字。要完成好这些题,没有大量的汉字练习作基础也是行不通的,所以也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根据以上HSK的题型及所考查的知识情况,我决定据此对学生进行有序的训练,但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做这些难度和题量都很大的题,势必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引起他们的畏难情绪。所以,在开学的前两周我给学生出的题并不是400分成套的HSK题,而是只包括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三部分,且难度适中、题量较少的练习题,满分是100分。这样也便于测试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我让学生自己做一节课,然后我再给学生讲解一节课,并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打分,看看水平如何。这些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也基本上是他们学过的东西,这样也可以检查他们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果显示,第一、二次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分别是4位和7位,其中第二次有4位同学达到了90分,甚至还有一个同学是满分100分。同学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第三次起,我开始给学生做听力、语法、阅读和综合的分项练习,每周做一项,每一项都完全按HSK各项考试的题量,只是在难度上作一定的筛选,从几本不同的书上选取比较适合或略高于学生水平的题目,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打成一份试卷,给学生做。当然,听力测试我主要还是用书上的原题,因为本身不是很难,没必要重新设计和录音。但其他几项我都作了重新的编排,难度也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跟进真正的HSK模式,最后在考试前夕再给他们做一次全套的真题模拟。从9月初开学到11月下旬参加正式考试,除了前两次的综合百分制练习之外,我还一共给学生做了八次HSK分项练习、一次全套模拟测试,每次学生做完之后我都让他们给自己打分,然后给他们详细讲解疑难之处,并引进相应的语法或词语用法,以拓展他们的知识和视野。不仅如此,我还根据学生在各项练习中的得分情况,给他们以相应的HSK等级,让他们随时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进步情况,以便树立信心、增强意志。
HSK初等水平和中等水平考试成绩评定从低到高为1—8级序列。其中,3、4、5级可依次获得初等水平C、B、A级证书,一年级最优秀的学生可达到5级水平,获得初等水平A级证书;6、7、8级可依次获得中等水平C、B、A级证书,二年级最优秀的学生可望达到8级水平。而从历次训练的成绩来看,我班学生虽然一年级还没上完,但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绝大多数同学的各项成绩都达到了4级以上,最高的已经达到了8级。也就是说,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达到了中级的最高或较高水平。当然,这一系列训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HSK考试,与正式的考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但看到自己历次训练的成绩,同学们对HSK考试已不再像刚开学时那样有畏难的心理了,而是对最后的决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11月23日的统一考试中,我班12人中就有10人获得了应有的等级,其中有两位同学还分别获得了总成绩300分(7级)和276分(6级)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学生平时的努力,但也跟我班半个多学期以来采取的强化训练密切相关。可见,要取得HSK考试的胜利,非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