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福州成立了堪称福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福日电视机公司,引进日本资金和先进技术,造出名牌产品,项南同志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80年代初期,根据项南同志的倡议,我省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全自动的程控电话。又是项南同志力排众议,利用科威特贷款,1983年建成了厦门国际机场,随后又成立了全国首家地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如今厦门机场和厦门航空公司的规模和效益,在全国民航系统均名列前茅。
1983年,在项南同志的倡议下,我省又果断地利用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贷款,建成我省第一支远洋船队,如今这支船队已经走遍五洲四海。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项南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时,建议将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厦门全岛,并在厦门实行自由港政策,得到邓小平同志首肯,不久经中央批准后组织实施。厦门改革开放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往事如斯,项南同志不计个人得失,日夜操劳,为福建的改革开放,经济振济所作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福建的史册,永志福建人民的心中。
三
项南同志以极大的热情,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他认为,国际间的斗争,不单表现为极端的战争形式,更多的将表现为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在我们诸多困难中,人才缺乏是最大的困难。因此,提出,他提出“以智取胜”的发展战略。他说:“福建要由现在的落后地位走到全国的前头,实现这个跳跃式的前进,必须强调‘以智取胜’,即注重智力开发,增加智力投资,大力培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发展科学技术,缩短由劳动密集向知识密集过渡的时间。这是关系全省经济建设在本世纪内以至下个世纪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在项南同志主持下,中共福建省委先后于1982年7月和1984年8月召开了两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强科学技术工作的决议》,有力地促进了福建教育与科技工作的发展。
项南同志对福建的新闻出版和对外宣传工作,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鼓励新闻工作者要先当改革者,要站在改革的前头,为改革叫好,为改革排难,对改革者要满腔热情的同情支持,造成支持改革的舆论,要有勇气在那些阻挠改革的太岁头上动土,他以政治家的敏感和娴熟的宣传艺术,指导着福建的报纸广播电视工作。本文前面提到的《福建日报》关于国有企业松绑放权在全省全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亲自执笔为报纸写新闻、社论的按语,这本已十分难得,而其立意的深刻、见解的精辟、文风的朴实、结构的严谨,且每篇仅为二三百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令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报人也不禁为之击掌。
1984年,一位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写信给项南,反映广播电视战线面临的政治待遇、人员、设备、经费诸多困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1月5日信才发出,第二天下午,当事人便接到省委办公室的电话,说项南同志批示“意见很对”,省委最近要专门研究一次广播电视工作。5月2日,项南同志又亲自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电台、电视台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了提高两台政治待遇和增加经费、编制等在当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向两台提出了“面向全省、面向华侨、面向台湾、面向世界”的“四个面向”的任务。此事不但大大增加了两台宣传实力,鼓舞了两台人员的斗志,而且也使福建成为全国各省两台前来“取经”的地方。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台,是全国的重点侨乡,中央又对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优越。然而,由于多年受海峡两岸形势的制约,消息闭塞,少为人知。项南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大业,从1982年起便多次与新闻出版界座谈,启迪对处开放的思路,交待对外宣传的办法。他说:“中央对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要福建走在前列,但是,几百万闽籍海外华人华侨却不了解故乡的今天,叫他们如何支持福建,更何况外国人?我们也不了解世界,又如何走出国门?”正是在项南同志的支持和指导下,福建的对外宣传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出版了大量介绍福建乡情建设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特别是由项南亲自策划、作序的《中国福建》和《福建画册》两部大型图书,其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装帧印刷之精美,均开福建出版界的先河,博得海内外人士的一致赞誉。
令人难忘的是,1981年10月由项南同志提议安排的港澳记者团的访问之行。记者团包括了香港、澳门各种倾向20多家大报和通讯社的资深记者近30人,并有多家报社老总亲自出马。在当时,国内一个省有如此之多的港澳媒体与记者来访是空前的。记者团来闽后,项南同志在崇县(今武夷山市)会见了他们,并特地交待在晚宴上请记者团吃地瓜,由陪同人员在席间解释说:“地瓜本是最粗贱的食品,历来都是家里人自己吃,不能待客,更不能用来招待远方的贵客。今天项南同志不把诸位当作客人,而是当作家人一样看待。”使记者团体味到了闽港澳亲情。港澳记者团回去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10多家报纸上,陆续发表了全面介绍福建的新闻稿达数十万字之多。在过去的历史上,香港华文、英文报纸,还从末有过声势如此之大、时间如此集中的全面介绍福建的新闻。此事不但在海外华人世界引起很大反响,成为福建对外开放、让世界了解福建的重要步骤之一,连台湾的报纸也十分关注,评论说“香港报纸刮起了福建旋风”。
项南同志对科学、文教、宣传方面的重视,也是对知识分子的爱护和鼓励。他不仅是大家崇敬的领导,更是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