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项南与福建的改革开放(3)
     

    1981年,福州成立了堪称福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福日电视机公司,引进日本资金和先进技术,造出名牌产品,项南同志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80年代初期,根据项南同志的倡议,我省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全自动的程控电话。又是项南同志力排众议,利用科威特贷款,1983年建成了厦门国际机场,随后又成立了全国首家地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如今厦门机场和厦门航空公司的规模和效益,在全国民航系统均名列前茅。

  1983年,在项南同志的倡议下,我省又果断地利用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贷款,建成我省第一支远洋船队,如今这支船队已经走遍五洲四海。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项南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时,建议将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厦门全岛,并在厦门实行自由港政策,得到邓小平同志首肯,不久经中央批准后组织实施。厦门改革开放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往事如斯,项南同志不计个人得失,日夜操劳,为福建的改革开放,经济振济所作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福建的史册,永志福建人民的心中。

  三

  项南同志以极大的热情,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他认为,国际间的斗争,不单表现为极端的战争形式,更多的将表现为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在我们诸多困难中,人才缺乏是最大的困难。因此,提出,他提出“以智取胜”的发展战略。他说:“福建要由现在的落后地位走到全国的前头,实现这个跳跃式的前进,必须强调‘以智取胜’,即注重智力开发,增加智力投资,大力培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发展科学技术,缩短由劳动密集向知识密集过渡的时间。这是关系全省经济建设在本世纪内以至下个世纪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在项南同志主持下,中共福建省委先后于1982年7月和1984年8月召开了两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强科学技术工作的决议》,有力地促进了福建教育与科技工作的发展。

  项南同志对福建的新闻出版和对外宣传工作,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鼓励新闻工作者要先当改革者,要站在改革的前头,为改革叫好,为改革排难,对改革者要满腔热情的同情支持,造成支持改革的舆论,要有勇气在那些阻挠改革的太岁头上动土,他以政治家的敏感和娴熟的宣传艺术,指导着福建的报纸广播电视工作。本文前面提到的《福建日报》关于国有企业松绑放权在全省全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亲自执笔为报纸写新闻、社论的按语,这本已十分难得,而其立意的深刻、见解的精辟、文风的朴实、结构的严谨,且每篇仅为二三百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令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报人也不禁为之击掌。

  1984年,一位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写信给项南,反映广播电视战线面临的政治待遇、人员、设备、经费诸多困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1月5日信才发出,第二天下午,当事人便接到省委办公室的电话,说项南同志批示“意见很对”,省委最近要专门研究一次广播电视工作。5月2日,项南同志又亲自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电台、电视台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了提高两台政治待遇和增加经费、编制等在当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向两台提出了“面向全省、面向华侨、面向台湾、面向世界”的“四个面向”的任务。此事不但大大增加了两台宣传实力,鼓舞了两台人员的斗志,而且也使福建成为全国各省两台前来“取经”的地方。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台,是全国的重点侨乡,中央又对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优越。然而,由于多年受海峡两岸形势的制约,消息闭塞,少为人知。项南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大业,从1982年起便多次与新闻出版界座谈,启迪对处开放的思路,交待对外宣传的办法。他说:“中央对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要福建走在前列,但是,几百万闽籍海外华人华侨却不了解故乡的今天,叫他们如何支持福建,更何况外国人?我们也不了解世界,又如何走出国门?”正是在项南同志的支持和指导下,福建的对外宣传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出版了大量介绍福建乡情建设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特别是由项南亲自策划、作序的《中国福建》和《福建画册》两部大型图书,其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装帧印刷之精美,均开福建出版界的先河,博得海内外人士的一致赞誉。

  令人难忘的是,1981年10月由项南同志提议安排的港澳记者团的访问之行。记者团包括了香港、澳门各种倾向20多家大报和通讯社的资深记者近30人,并有多家报社老总亲自出马。在当时,国内一个省有如此之多的港澳媒体与记者来访是空前的。记者团来闽后,项南同志在崇县(今武夷山市)会见了他们,并特地交待在晚宴上请记者团吃地瓜,由陪同人员在席间解释说:“地瓜本是最粗贱的食品,历来都是家里人自己吃,不能待客,更不能用来招待远方的贵客。今天项南同志不把诸位当作客人,而是当作家人一样看待。”使记者团体味到了闽港澳亲情。港澳记者团回去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10多家报纸上,陆续发表了全面介绍福建的新闻稿达数十万字之多。在过去的历史上,香港华文、英文报纸,还从末有过声势如此之大、时间如此集中的全面介绍福建的新闻。此事不但在海外华人世界引起很大反响,成为福建对外开放、让世界了解福建的重要步骤之一,连台湾的报纸也十分关注,评论说“香港报纸刮起了福建旋风”。

  项南同志对科学、文教、宣传方面的重视,也是对知识分子的爱护和鼓励。他不仅是大家崇敬的领导,更是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