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同志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要求在他身边工作的省委政研室的同志,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时间深入基层。闽西是老革命根据地,又是较贫困地区,他爬山越岭,走乡串户,访问老农、生产能手,共商发展大计。永定要建一座棉花滩水电站,经过长期规划,坝址始终难以确定,项南同志不愿只听汇报,他亲自带领专家实地勘察。坝址距山乡小路有8公里,通手扶拖拉机,项南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和水电专家一起,坐上拖拉机,头顶烈日前往。
项南同志下乡视察、作调查研究,最反对小汽车一串前呼后拥,他说,这么做既妨碍深入调查,又脱离群众。每次他都是和大家挤在旅行车上,边走边聊,然后直奔调查研究的目的地,不搞繁文缛节。就这样,不知在车上开过多少场会,布置了多少工作,福建省在农村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见,就是在车上由项南同志口授,你一言,我一语形成的。这种作风和效率,大家形容这是当年延安精神的再现。
在衣着、饮食上,项南同志反对奢靡,崇尚简朴。除了会见外宾等正式场合,平日开大会作报告或会见一些海外企业家、学者,他总是一身布衣、一双布鞋,给人以强烈的清新亲切、平易近人的印象。他反对豪宴,提倡小吃,并多次著文阐述他的观点。到省内各地视察调研时,他总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先给当地打招呼,说交多少伙食费,就吃多少饭菜,不可超过标准,不能随意加菜。他喜欢吃牛肉,有一次当地招待所为他多煮了一碗牛肉汤,项南同志发现超过伙食标准,当即叫把汤退了回去。在武夷山准备会见港澳记者,身边没带工作人员,他就到职工食堂,吃了两个花卷、一盘小菜和一碗清汤。有几次他到果园瓜地视察,主人端来瓜果招待,说是自己生产的,他当即说:“可以吃,但要付钱。”
项南同志勇于自律,堪称一介不取,两袖清风。即使在他离职之后,仍然高洁。有人请他参加庆典等会议,他去了,但拒收礼品、红包。他的书法极佳,有人求字或题匾,送来润笔,他也婉拒。项南同志的清廉,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光洁照人的感人形象。
(本文作者胡宏曾任福建省常务副书记,温附山曾任副省长,黄明为原省顾委副主任,许集美为原省政协副主席,张明俊为原省人大副主任,王镇辉为原省人大侨台委主任,刘学沛为原省社科院副院长,宋祝平为原福建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