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所小学实验新教学法
华文教研中心副院长陈志锐说,目前新加坡全国已有13所小学在实验新教学法,落实中心“先研、后证、再教”的教研理念。这些创新教学法包括戏剧教学、行动学习、报章教学、从阅读到写作教学、教育资讯技术与语言教学、阅读教学与高阶思维训练等。
陈志锐以华民小学实验“戏剧教学”、淡滨尼小学实验“教育资讯技术与语言教学”为例说,这些都是在调查中,教师最想学的是创意教学。通过戏剧和电脑教学,学生很快便融入了非常活泼的戏剧和电脑情境里,从中学习华文让他们感觉有趣并且有了动力。
华民小学校长普什潘和淡滨尼小学校长郑妹英都表示,在短时间里就看到学生学习华文态度的转变。他们认为,华文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学习。
华文不及格学生有大进步
淡滨尼小学华文教师董亚茹和中心项目专员吕淑慧合作,为小五学生进行“教育资讯技术与语言教学”。她所教的19人,集中了小五每班华文不及格的学生。
董亚茹说:“我们从让学生在电脑上打课文开始,一方面引起他们的兴趣,一方面把汉语拼音搞好。之后再进行多媒体教学,每个生词都以相关的影片片断加强学生的认识。这些去年考试只有20分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数也到了及格的边缘。我有信心,明年小六会考,他们的华文不会考得太差。”
华民小学华文教师卢嘉艳则和陈志锐以及国立教育学院合作试行戏剧教学。只见她披起长袍,摇着折扇,做起“曹大人”,全班学生对她毕恭毕敬,听她摆布,她要游园就游园,要“称象”就称象。
陈志锐说:“在讲课前,老师和学生先建立‘默契’,大家全情进入戏剧状态,发挥想象力,各自扮演角色,并且持久地留在角色里。”
芬兰30多小孩“挤挤”一堂学华文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陈之权和讲师洪瑞春及项目专员吕淑慧上个月到荷兰和芬兰取经,胡以晨同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专家沈淑华之后也在芬兰加入。
在芬兰一所小学,他们看到30多名6岁小孩,挤在一间课室学华文。外国学校强调小班教育原则,课室挤30多个孩子,显示华文在世界走红,连远在北欧的芬兰也不落人后。这个现象,显然是师资不够,但是要满足父母希望孩子从年幼开始学习华文的意愿,只好将就。
胡以晨说:“我看着金发碧眼的芬兰小孩唱着华语儿歌,感到有趣和惊讶,芬兰人究竟是怎样培养华文师资?教课的芬兰女士告诉我,她是在芬兰学了华文,再到北京学习,成了芬兰少有的华文教师。她原不教华文,只是突然有了学华文热,才忙起来。”
他指出,华文教研中心上轨道后,不正能为像芬兰这样的国家培养华文第二语文教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