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国学进行大众化解读的前提是不能违背我们文化的基本价值,“它至少应该是一种无害的大众文化。”这样,国学才会具有让我们“开心”的可能。
从燕园资源大厦9楼的窗户,可以望见邻近的中关村大街和北四环路。在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商业荟萃之地,国学所恪守的古老传统与纳斯达克一代的商业精神,形成了一种颇为有趣的对照。当“股市”和“房事”等话题逐渐取代人们精神中较为深远的部分时,国学是选择坚守还是妥协?7月即将开播的“开心国学”,在“快女”、“超男”等商业选秀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到底能够让谁“开心”?
在离北京大学南门不远的燕园资源大厦908室,冀建中已经记不清自己的办公室电话在一天之内第几次响起。拿起电话,当她确认通话者的身份是记者以后,通常都会用纯正且礼貌的普通话回绝对方的采访要求。
“对于媒体的空传,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不予理会。”她说。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冀建中如今还兼任北大哲学系“乾元国学教室”的负责人。“乾元国学教室”是北大哲学系2005年创办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旨在“启发高层管理者和社会精英走向解惑的课堂”。不过,今天的“乾元国学教室”自身却需要更多地“解惑”,因为最近一个月来,来自媒体的各种声音几乎要将这所教室卷进一个舆论漩涡,其中有宽容和褒扬,但不理解、批评甚至是不明真相的攻讦居多。
前不久,央视2套《开心辞典》启动了暑期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以选秀的方式在大中华的范围内遴选国学爱好者。进入决赛的选手将在节目现场接受主持人王小丫一对一的问答,最终胜出的前9名选手将获得北京大学“乾元国学教室”免费入学两年的奖励。招募工作自启动以来,通过报名热线和网络提交报名的选手数量达数千人,参加地面选拔的观众人数突破万人。
国学与大众传媒的此类“结合”,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以海选的形式竞逐入读北大国学班的机会,还是头一遭。不过,这个让国学走入“寻常百姓家”的首创之举,却因为“免费入学北大两年”的噱头而遭各方诟病。冀建中作为北大方面的直接负责人,所承受的压力也最大。“很多媒体没有理性和专业的精神,一味追求搞负面新闻”,“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批评你”,她几乎是习惯性地加上了这句话。
国学培训市场并不“开心”
据冀建中介绍,“开心学国学”的缘起是中央台2005年底对北大创办“乾元国学教室”的报道。此后,北大哲学系与央视之间多有来往,一些哲学系的教师作为顾问或评委,也常常做客央视的节目。一来二去,擦出了“火花”。去年下半年,央视《开心辞典》节目组主动联系“乾元国学教室”,希望与之合作搞一期以国学为主题的节目,双方一拍即合。“当时我们认为,无论央视还是北大,能对传统文化做出宣传,总是件好事”,她说。
其实,把国学作为成人教育进行办学的,并不止北大一家。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都曾开设“国学院”或者“国学论坛”一类的研修课程,但都不及“北大”的名号响亮。然而,“树大招风”,自北大“国学班”的报道一出,各种社会力量办学也纷纷把目标锁定在“国学”二字上,认为这两个字的确有利可图。于是,打着北大旗号的“山寨”国学班纷纷冒了出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国学”这潭水,被教育市场的投机商人们搅得愈发浑浊。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键入“北京+国学培训”,可获得相关网页80余万个,其中大部分是培训机构,而隐匿于民间的社会力量办学更是难以统计。“我们这个国学班已经办了12期了,但你无法想象目前的市场有多乱”,冀建中在谈到国学培训的市场状况时显得有些无奈。
或许是出于为市场“正本清源”的需要,或许是央视4年里与北大“乾元国学教室”所培养出的“感情”,二者的合作在今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5月18日起,节目组分赴武汉、重庆、济南、西安、杭州、北京等历史名城选拔民间的“国学高人”,同时在海外以及港、澳、台地区寻觅国学爱好者。目前,各地的海选工作已基本结束,而网上的题目征集活动也将在月底前截止。
为了从题目上抓住观众,节目组花了不少心思。对于网上征集的题目,节目组表示,要以基础的国学知识为主,切忌冷僻、艰涩的知识,同时也兼顾题目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比如,问形容创业艰难的词汇“筚路蓝缕”中的“筚路”是什么意思,这是符合题目标准的,因为这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推敲其每个意项的具体意义。但是,如果还接着追问此语出自《左传》中的哪一章,则过于专业,不符合出题原则。对此,节目组称,他们“旨在普及国学基础文化”,因此“题目不会涉及艰深的学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