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大市场”关闭事件经过
6月18日,俄政府宣布销毁此前在大市场查封的“对人身有害的假冒伪劣品”,价值20亿美元,并要求莫斯科市府尽快关闭该市场。
6月29日,莫斯科政府宣布,大市场自当日起被“无限期临时关闭”,其理由是接到了大量违反卫生规定的投诉。同一天,当地警方介入监督执行市场停业命令。
7月7日,俄总检察院侦查总局会同警察局、移民局、联邦安全局、卫检、消防等部门,对已被查封的大市场再次进行大规模突击检查,并以违反俄居留制度为由,拘留了数十名在该市场经商的外国商人,包括十六名中国籍公民。当地法院开始介入,判令市场内的多家公司停业整顿三个月。
7月8日,莫斯科市移民局对该市场继续进行突击检查,并扣押了一百五十名中国和越南籍商人。由于市场突遭关闭,商人们毫无心理准备,钱款和货物都留在了市场内,而时间已过十天,很多人已身无分文,无以糊口,情绪波动,遂发生封路抗议事件。抗议者随即被俄警方拘捕并遭驱逐出境。
7月10日,俄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允许货主“自由处置自己的货物”,包括从被关闭的市场内运走,但前提条件是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据记者了解,在最初“开箱”的几天里,只有俄罗斯人才能搞到通行证,进入市场拉货。断炊的华商不得不向保安“塞钱”,才得以进去把钱款和账本“抢救”出来。商人们之所以把钱款藏在集装箱货柜里,是为了避免每天下班走出市场后被警察以检查证件为由拦下,“没收”一天的收入。这些警察非常老道,即使把钱藏在鞋子里也难逃他们的“法眼”。
7月15日,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近500名在大市场经商的各国商贩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抗议活动,向俄总统递交请愿书,并一度冲向总统府大楼。俄媒体揭露说,在市场被关闭的几天里,很多货柜被撬开,藏在里面的大笔钱款不翼而飞。虽然俄官方宣称商人进入市场拉货不受阻碍,但实际上要想迈进自己租赁的货柜要过好几道警察和保安把守的关口,每一道关都得用钱疏通,从最开始的2万卢布,到后来的5万、10万卢布,有的甚至要加20万卢布。及时万幸保住了部分钱物也并不一定就是货主的,在市场外巡逻警察会随时把货车拦下,以种种借口趁火打劫,敲诈勒索。
自大市场关闭事件发生后,中国驻俄使馆、外交部领事司分别多次向俄方提出交涉,要求俄方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此案,确保相关中方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其合法财物的安全。
7月6日,中使馆召集莫斯科华人华侨各协会负责人和部分华商代表座谈,商定由俄罗斯中国总商会牵头,成立一个由各协会负责人和华商代表参加的“华人华商大市场问题临时协调小组”,代表华商与俄方交涉。在中方努力下,俄方开始安排华商户从市场提货,华商情绪有所稳定。
7月2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率领由商务、外交、海关以及浙江、福建、黑龙江、河北等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赴莫斯科就大市场被关闭相关事宜进行进一步交涉。并与旅俄华商协会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并看望受市场关闭事件影响的华商。
7月22日,莫斯科移民局官员称,他们在大市场及周边地带前后共检查了3884名外国商人,包括365名中国公民,其中147名中国人被限期10天内离境。
7月24日,莫斯科东区政府表示,截至目前从该市场已拉走7千至8千吨货物,几乎占市场货的四分之一。从俄官方透出的各种消息显示,“大市场”将在今年年底之前被彻底关闭拆除,并建立体育娱乐及居民社区取而代之。
背景资料:“大市场”介绍
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占地200多公顷,因地处莫斯科东区的伊兹梅洛沃地区而又被称为“伊兹梅洛沃市场”,中国人习惯把它音译为“一只蚂蚁”市场,或统称“大市场”。这里是莫斯科最大的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批发市场,并辐射俄罗斯和独联体周边国家。在这里经营谋生的主要以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为主。
整个市场按产品划分为食品、汽车配件、服装、日用百货、跳蚤(旧货)、针织等交易区。参与整个大市场管理经营的俄国和外国公司有二十多家,其中最大的就是俄亿万富豪捷尔曼·伊兹梅洛夫旗下的ACT集团,也是此次俄罗斯关闭市场行动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