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林明江
十九世纪中下叶,美国华工对开发美国西部和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大铁路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美华人和美国其他各族人民共同造就了今日高度发达的美国经济和社会文明。但在美国历史上,华人遭到了不平等对待,深受歧视与排斥。从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到1904年美国政府要求续订《北京条约》,许多排华运动大都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这不能不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愤怒与反抗。就在美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再次续订《北京条约》时,海内外中国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不但共同抵制美货,还通过文字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本文着重介绍美国华人的历史贡献和悲惨遭遇,以及反美华工禁约文学的产生与影响。
美国华工的历史贡献
1820年,美国移民局就开始将来美华人记录在案。1848年,3位华人抵达旧金山,1849年和1850年,又分别有323人和450人到达旧金山。至1860年,在美华人多达30万人。接二连三的排华事件的发生,使在美华人人数不断减少,1880年人口普查时,华人只有105465人,占美国总人口的0.21%;1882年《排华法案》颁布后,在美华人继续减少,至1900年减到88863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降到0.11%。但不管哪个时期来美,华人对美国的开发建设和繁荣发展而做出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一、华工为美国西部发展创造了原始资本
美国西部的发展是从开采金矿开始的。得悉美国西海岸加州地区发现金矿后,大批华工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矿区“挖金”。1860年加州各矿有矿工83000多人,其中华工为24000人,约占当时西海岸华人的三分之二;1870年,矿工人数减至30000人,华工仍有17000人。而1848至1883年,加州黄金产值达12亿美元,占美国黄金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华人矿工所采?穴图一?雪。除加州外,华工也在西部其他州如内华达、华盛顿、爱达荷、蒙大那、俄勒冈等,或淘金,或开采水银、硼砂、煤、铁、铜等矿产。金矿和其他矿产的开采,为美国创造了巨额财富,积累了丰厚的资本。1877年2月27日美国第44届国会参众两院调查华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的前言中,不得不承认“美国加州和太平洋沿岸的资源,由于华工廉价劳动力而获得更为迅速的发展,”“中国人的入境的后果是大大增进了太平洋(指美国西海岸)的物质繁荣。”
二、华工在修建横贯美国大铁路中做出杰出贡献
1862年,美国国会投票决定拨款修建长2500英里,横贯美国中、西部的太平洋大铁路。该铁路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部为联合太平洋铁路,长689英里,地势平坦,雇佣爱尔兰人修建。西部为中央太平洋铁路,长1800英里,起于奥格登,止于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该路段有崇山峻岭,悬崖绝壁,河谷急流,热带沙漠,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动物凶狠,是充满艰巨危险的路段。该路段是1863年11月破土动工,全部工程的百分之九十是华工承担的,经常约有上万名华工筑路,据老华侨回忆说,前后参加筑路的华工约有四、五万人。华工在险峻的内华达山脉、咆哮的美利坚河谷和40℃以上高温的内华达沙漠中开凿路基,打通隧道,架建桥梁,铺设铁轨(图二)。1866、1867年冬天罕见的暴风雪,大雪崩与大塌方,使许多华工葬身于铁路沿线,据1870年6月30日《萨克拉门托报道者》(Sacramento Reporter)登载,一列火车上就载有1200名在中央太平洋铁路施工中死亡的华工尸骨。可以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就埋葬着一名华工。1869年5月,中央太平洋铁路提前7年建成后,成千上万名华工又参加了美国南太平洋铁路和北太平洋铁路的建筑。这些铁路的建成使美国大陆东西、南北联成一片,对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时任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经理的利世•斯坦福在一份报告中是这样肯定华工之贡献的?押“作为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图三)
三、华工是美国加州地区农、渔业的开拓者
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河与美利坚河流域三角州原是一片荒地,这里地势低洼,常年浸涝,稀泥遍地,杂草丛生。是来自中国珠江三角州的数千名华工来到这里垦殖,他们不畏艰苦,挖渠、疏河、修堤、建闸、开垦出1800万英亩肥沃的良田。(图四)土地价格每英亩由开垦前的1-3美元,狂涨到100-200美元,为加州创造了巨额财富。也由于华工与白人农民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种植小麦、花生、水果、花卉,到1873年,加州成为美国最大的“小麦州”,年产量达40万吨;1870—1884年,加州输出的水果从180万磅增加到1200万磅,有人称华人是加利福尼亚的“果园支柱”。在加州从事农业的华工,至1886年,已达3万名,占加州农业劳动力的87.5%,加州一位大农场主认为,华工每年为加州生产的财物总值达6000-9000万美元。华人还是美国西海岸渔业的开拓者,早在1850年,华人就在西海岸从事捕鱼业,从俄勒冈州至加州一带沿海,发展到有华人聚居的数十个华人渔村,华人渔民总数约有三、四千人,他们尽管受到种种限制,但为美国西部渔业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是众所公认的,1979年美国地理局会议决定将昔日华人渔村遗址正式命名为“中国海滩”。
四、华工的劳动促进了美国轻工业的发展
在罐头制造业方面。捕捞业、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罐头制造业,而罐头制造业的工人大多数是华工。1881年,萨克拉门托的20家罐头厂的大部分工人是华人。到1888年,在加州、俄勒冈、华盛顿等州的罐头食品业工人中,华人占86%。不少华人,如台山籍的刘兴、赵贤、赵灿垣父子和陈伯兴还成为有名的罐头业主,被称为“罐头王”、“芦笋王”等。(图五)
在雪茄制造业方面。由于大批铁路华工转入该行业,从事雪茄业的华工人数越来越多,至1867年,旧金山雪茄厂约有500人,华工就有450人;1877年雪茄工人约有6500人,华工就有5500人。甚至在1866年,旧金山的雪茄厂多数为华人所经营。而据1875年的统计,旧金山生产的雪茄90%是由华人制造的。由于受香烟的取代与美国政府的限制,至1892年雪茄厂工人只有1200人时,华人还有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