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刊特约记者 李金河
中国政府目前每年有500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财政专项经费”,但远远不够。在文物无价的国际流通市场,这区区之数犹如杯水车薪。现在只能用购买方式尽可能让其中有代表性的国宝回归祖国。据悉,近年来因为资金不足而使中国文物不能回归的事例很多。2002年,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手卷,创下了当年全球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实际成交价格为2530万元人民币。然而,这件稀世珍品只是匆匆回国“探亲”,最终并未叶落归根,令国人扼腕叹息。
曾经有人算过一笔帐:假如现在海外流失文物有100万件,买回一件平均花费约1200万元人民币,就需要12万亿元的天文数字。国家文物局每年的博物馆征集经费总共不过100万元,中国现有各级文物部门所属的博物馆约1200座,一些国家级博物馆一年也只有少得可怜的几十万元征集费,省级博物馆仅有几万元,连一件像样的明清官窑瓷器都买不到。在这种形势下,透过民间管道,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国宝回归,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可行管道。
2002年10月18日,“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国内第一个以募集资金抢救海外流失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挂靠在文化部。该日也是英法联军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天,显示了中国抢救海外国宝背后的一段辛酸史。自成立起,基金会募集了数笔大额资金,多次为文物回归做前期准备工作。2003年该组织启动了“国宝工程”。当年9月,港澳著名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向该基金捐款六百余万港元,购回了流失海外140多年之久的圆明园青铜猪首,并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是“国宝工程”启动后运用民间力量以公益方式抢救回国的第一件国宝。2007年8月,何鸿燊先生再出大手笔,出资6910万港元购得圆明园青铜马首,并将其捐赠给国家。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民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出现了国内企业、民间团体乃至个人参与收购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热潮。以往,大手笔的收藏多来自于一些西方的收藏家和私人博物馆。而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身影出现在世界各大拍卖会上,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竞价牌,把一件又一件中国艺术品带回了“家”。
公开信息显示,在2004年佳士得纽约秋季拍卖会,13%的中国艺术品被中国买家拍走;而到2006年3月的春季拍卖会,比例就上升到25%。过去5年,在佳士得竞拍的中国客户增长了2倍多,其中“浙江军团”的份额最大。在苏富比香港秋季拍卖会上,浙江徐龙食品集团老总徐其明拍得一件450万港元的清雍正粉彩桃纹盏和一件400万港元的元代青花龙纹罐,加上之前伦敦和纽约拍卖会上的竞拍,徐其明一年的海外文物购买投入已经超过3000万元;浙江中凯集团以2800万元拍回了明末清初画坛巨擘陈洪绶一直流落他乡的《花鸟图册》;绍兴一民企老板专收东汉会稽镜,目前藏数已经超过400块;浙江慈溪金轮集团创办的金轮艺术馆拥有1000多件历代瓷器、青铜、书画等藏品,总投入资金四五亿元,文物估价已达50-60亿元,部分藏品质量堪称国内顶尖。据悉,几位浙商的“宝贝”价值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了浙博的库藏。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们的两个‘罐头’就可以抵大半个浙博的库藏。”
2004年,南京天地集团主席杨休在北京翰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6930万元天价拍得陆俨少的一套《杜甫诗意百开册》,作为南京民营长风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轰动了收藏界。
2006年10月,在苏富比香港举办的明初鎏金铜佛拍卖会上,来自中国厦门的企业家蔡铭超以1.166亿港元的天价拍下了一尊明代鎏金佛像。这一价格打破了中国工艺品的世界拍卖纪录。蔡铭超明确表示,这一国宝不会再卖出去,将会建庙供奉,让更多的人观赏到佛像。
2009年3月,“上海世华民族艺术瑰宝回归基金会”正式揭牌。该基金主要用于抢救保护流失海外的文物和流散在民间的文物艺术精品。其下属的“上海世华艺术馆”的开馆首展——“百壶珍藏特展”同时亮相。108件古陶瓷壶,都是弥足珍贵的孤品,特别是“灰陶人头壶”更是堪称陶器中的国宝级文物。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因为企业较一般的收藏者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相比国家收藏又更为灵活。企业进入艺术品收藏行列,不仅能促进艺术品收藏产业的发展,客观上,大量“夺宝奇兵”活跃在世界收藏市场上,也有助于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回归”。
爱国华人贡献突出
在抢救流失海外的祖国文物方面,广大的爱国华侨更是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他们身居海外,在抢救海外流失文物的另一块阵地上,他们以一片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以一己之力启动着让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的爱国义举。他们慷慨解囊,尽己所能地透过国际文物市场购买流失的中国文物,然后捐赠给国家,形成一支民间抢救文物的生力军,被称为抢救流失文物的“海外军团”。在近30年里,“海外军团”和文物回归紧紧缠绕着。让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家,是无数炎黄子孙长久以来的心愿。
除了上文提到的港澳著名企业家何鸿燊先生的义举之外,其实早在1987年,何鸿燊先生就捐献给国家147件中国古代文物,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嘉许。2005年,何鸿燊先生还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向香港特区政府捐赠一组古董云云屏风,作为筹建中的孙中山博物馆藏品。2007年9月12日,何鸿燊先生又向国家博物馆捐赠油画《南京条约》、《世纪大典》、《毛泽东主席会见希斯》和青铜雕塑《毛泽东》、《邓小平》等五件艺术品。这批艺术精品将使公众得以重温和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事件。
1995年,轰动海内外的山西省灵石县资寿寺十八罗汉被盗至台湾等地,1999年,台湾收藏家陈永泰先生以70多万美元购得后捐还给国家。此义举被列为“1999年中国内地收藏十大新闻”之首。
1996年,香港著名企业家郭修圃先生将自己收藏的汉代绿釉塔楼一件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2000年,他又将二件唐三彩镇墓兽和一件唐三彩天王俑捐赠给北京大学博物馆;2001年,他再次将57件宋、元、明三代的黑釉瓷器捐赠给香港艺术馆。2007年9月20日,郭修圃先生又捐赠给国家文物标本147件,经鉴定,其中国家珍贵文物80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了捐赠文物仪式,并为郭修圃先生颁发了“捐赠文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