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解读国外汉语热

2005年7月20日

    
    7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汉语大会是中国政府首次召开的以汉语为主题的高层次国际研讨会,主题是“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这次大会召开的背景是近年来在国外掀起的汉语热。
    
    国外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
    
    近年来,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学术、教学领域,走到了社会民间、走到了各国政府。根据初步调查了解,目前美国已经有2500所中小学提出开设中文课程,要设立AP中文项目(该项目是美国大学理事会为该国高中学校开发的一种供美国高中学生选修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以前,在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只有200多所。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号召在全国的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这一地区已有汉语教师近2万名,但远不能满足需求。印度尼西亚教育部计划在2004~2007年在全国8039所中学逐步开设中文课程。韩国到2007年将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在韩国,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已经成为许多大企业用人、升职的标准之一。韩国开设中文课程或专业的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的20多所,已经增加到今天的347所。在欧洲,中文已经成为德国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英国教育部支持制定了中学汉语教学大纲,法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中学中法双语教育实验计划。在非洲以及南美,这种需求的增长都非常普遍。
    
    中国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高度重视对外推广汉语教学工作,为外国人学汉语提供良好服务。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汉语桥工程”,这是全面推广对外汉语教学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加快建设孔子学院。2.大力发展多媒体音像教材——乘风汉语、长城汉语。3.积极支持AP中文项目,计划于2006年开课。4.加强对外汉语师资建设,认真实施“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到2007年使国内外获得《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的总人数达到1万人;派出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各类教师达到5000人;培训海外汉语教师达到1.2万人。5.加速推广汉语水平考试(HSK)。目前HSK已在世界34个国家设立了151个考点,去年考生的数量达到9万人,最近几年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力争达到举办考试国家50个,参加考试人数超过20万人。6.扎实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建设。7.积极利用“汉语桥”基金、援助国外中文图书馆。8.扩大“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影响。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地区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来源/新华网)
    

 

 
·解读国外汉语热 (7-20)
·北语校长:无论何时母语学习应放首位 (7-20)
·韩国唯一一家中文报社面临倒闭 (7-20)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7-20)
·汉字,寻根问祖到中原 (7-20)
更多...
 
·“中国巴蜀文化行”活动在北京揭幕 
·“汉语桥”比赛选手用汉语讲述中国故事 
·不是输掉了汉语,而是输给了考试 
·中日合作建立“立命馆孔子学院” 
·面对母语,大学生缘何成“老外”?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