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汉语“出门远行” 以孔子的名义

2005年7月21日

    
    文/周兆军
    
    3000年前,孔子喟然长叹:“道不行,乖桴浮于海。”3000年后的今天,以这位“圣哲先师”命名的孔子学院正漂洋过海,在全世界的多个国家落户。其职责在于推进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让汉语成为“强势语言”。
    
    7月20日下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从开会地点的选择就足以看出,中国官方给予此次会议何等的礼遇。与会的各国政要和学者,围绕“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的主题进行探讨,而孔子学院的发展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
    
    去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成立。随后,美国、瑞典、法国、巴基斯坦等国也相继成立孔子学院。来自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的消息称,截至目前,全世界已开设了20多所孔子学院,而中国的计划是在未来几年让这个数字扩大到100所。
    
    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一个曾经被自己的子孙轮番践踏的圣人,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并重新拾回文化自信,再度被中国官方在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上运用。而其使命,亦宏伟而艰巨,用有关专家的话说,是让“汉语改变世界大脑”。
    
    150年前,坚持闭关锁国却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大门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讲授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初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最终却渗透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识形态领域,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如今,就在国人“举国学英语”的风潮仍在如火如荼之时,世界各地的“汉语热”也在持续升温。即使在一向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国,汉语也已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在美国的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日本,汉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外语;韩国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法国政府专门设置汉语督学职务,以负责指导全国中小学的汉语工作。据统计,目前将汉语作为外语进行学习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汉语正在由“内陆型”向“外向型”积极转变。
    
    “一种语言在世界上有大量增长的需求,本身就表现这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它的综合国力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各国对这个国家未来的预测。”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
    
    诚然,中国的快速发展使汉语具备了“改变世界大脑”的可能性。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今世界仍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格局,英语和它所承载的文化仍占据主流地位。在这种存在“语言逆差”的全球语境下,想扛着孔子的招牌出门远行的汉语,准备好了吗?(来源/中新社)
    

 

 
·汉语教育在菲律宾 (7-21)
·芬兰古稀老人的汉语情缘 (7-21)
·马来西亚董总:推广华语作第二语言教学 (7-21)
·汉语“出门远行” 以孔子的名义 (7-21)
·南洋理工大学与山东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7-21)
更多...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大会开幕 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海外2500余所大学3000多万人学汉语 
·美国中文教育热持续升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