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芬兰古稀老人的汉语情缘

2005年7月21日

    
    文/程秀娟 齐欣
    
    在芬兰,有这样一位老人,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他的中文名字叫柯灵(Kalle Kuittinen)。多年以来,他经常到访中国,这是他在中国留学后养成的习惯,也是对中国的一份特殊情感。
    
    柯灵先生是到新中国留学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语言,归国后他主要从事新闻和芬中友好交流工作。此次他到北京是应邀参加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这次来华,柯灵先生有三个愿望:重游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去陕西参观、拜访人民日报海外版。
    
    7月19日,他刚到北京就向世界汉语大会会务组提出:“明天我要去人民日报海外版。”20日上午,柯灵先生如愿来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办公大楼。
    
    初见柯灵先生,想象不到他已是77岁的老人,慈祥、和蔼。一口流利的汉语是柯灵先生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
    
    “自海外版创刊以来,我一直阅读它,通过它了解中国的经济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今年7月1日是它创刊20周年。”柯灵先生对海外版极为熟悉。通过交谈,我们得知柯灵先生以前是自费订阅海外版,中国大使馆得知后,决定赠送他一份。多年以来,他以海外版为伴,海外版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
    
    “您阅读中文有困难吗?”我们问。
    
    “我有中文字典。”柯灵先生笑着解释说。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柯灵先生到中国来学习。他首先学的是中文,并由此认识了一批中国朋友,同学扈素筠就是其中一位。“这是她给我的赠言。”柯灵先生激动地拿出一份书籍封面的复印件。上面的题字落款为1954年9月,内容是扈女士向柯灵推荐阅读《可爱的中国》一书,希望他在中文方面有更大的进步。现在柯灵先生的中文水平已经非常好了,却失去了故友扈素筠的音讯。“我非常希望能和她取得联系。”他说。
    
    在参观海外版照排中心时,《学中文》专版正在制作。柯灵先生喜形于色地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这个专版很有意思,我每期都看。”
    
    柯灵先生在为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而准备的书面发言中,多次提到“学习中文,极为有用”,更设想在15到20年后,中文成为国外高中毕业考试备选的语言之一。
    
    柯灵先生还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1957年在中国留学时,曾特意到王府井购买了一幅齐白石的墨宝——《喜鹊》。在收藏了近半个世纪后的2001年,他将《喜鹊》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完璧归赵”,因为“中国和芬兰是友好国家”。他解释说。
    
    柯灵先生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寄予厚望。他建议海外版应多增加一些关于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报道,特别是关于占中国人口比例大多数的农业人口的状况。他说:“现在海外有些报纸说中国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不升反降,这当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包括芬兰在内的各国人民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富裕生活。”
    
    柯灵先生在海外版的访问结束时,欣然挥笔寄语:“向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人员多感谢”。他的汉字书写工整,一笔一画很认真。
    
    “祝愿人民日报海外版越办越好!”柯灵先生离开时说。(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汉语教育在菲律宾 (7-21)
·芬兰古稀老人的汉语情缘 (7-21)
·马来西亚董总:推广华语作第二语言教学 (7-21)
·汉语“出门远行” 以孔子的名义 (7-21)
·南洋理工大学与山东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7-21)
更多...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大会开幕 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海外2500余所大学3000多万人学汉语 
·美国中文教育热持续升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