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汉语教育在菲律宾

2005年7月21日

    
    文/王传军 徐静
    
    菲律宾的汉语教育自1899年第一所华侨学校在马尼拉诞生以来可谓举步维艰。首先,社会的语言环境使得汉语使用率极低,仅限于家庭。菲律宾是世界第三大英语系国家,菲语与英语作为主流社会的交流工具;其次,上世纪70年代,菲政府发动的“菲化”运动使汉语教育陷入低谷;第三,汉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对汉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面对民族母语的失落危机,华社上下殚精竭虑,见仁见智。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之后,华校已发展到今天的160多所,遍布全菲。此外,菲律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菲律宾亚太大学、菲律宾东方大学已将“中国研究”纳入选修课程,而阿特尼奥大学则开设了中文选修课,中央大学自1997年就规定中文课为必修课。菲律宾的汉语教育犹如天边的一道虹,风雨之后更夺目。
    
    菲律宾高教委积极参与汉语推广活动。由菲高教委参与举办的“汉语桥”中文演讲比赛在菲已历时四年,主要受众是菲高等院校学生。笔者就菲政府缘何在全社会支持推广汉语教育问题咨询了菲高教委教育项目专员希尔达·梅德奎利科女士。她说:“随着菲中经贸合作领域的扩展与双边贸易额的上升,阿罗约总统认为汉语学习对进一步拓展菲中贸易是有利的,并指示高教委加强与中国汉办的合作,推动菲律宾的汉语教学。”菲高教委与中国汉办达成了汉语培训协议,而由菲高教委参与、菲贸工部主导的中菲交换学生项目也开始启动。菲政府对汉语教育的支持态度为本地汉语教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菲华教中心在推动教学改革与提高师资水平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推行统一的教材。长期以来,繁体字与注音在华校占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简体字与拼音进入了华校,学生往往被同族语言的两种表达方式弄得晕头转向。颜长城校长说:“开始推行统一教材时只有几个学校采用,但实践证明,简体字与拼音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目前,三分之二的华校已经采用华教中心的教材”;其次,“中心”的华教目标从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中国侨民转变为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菲律宾公民。据“中心”师资部主任杨美美老师介绍,1991年,中国汉学专家吕必松教授应邀到菲讲学,倡导菲汉语教育走第二语言的路子。这一重大的教育革新开启了菲汉语教育的新篇章;第三,“中心”致力于提高教师素质。2003年起,在菲棉兰老地区、大马尼拉区、吕宋区及比萨亚区成立了地区华教协会,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年会,旨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来源/光明网)
    

 

 
·汉语教育在菲律宾 (7-21)
·芬兰古稀老人的汉语情缘 (7-21)
·马来西亚董总:推广华语作第二语言教学 (7-21)
·汉语“出门远行” 以孔子的名义 (7-21)
·南洋理工大学与山东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7-21)
更多...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大会开幕 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海外2500余所大学3000多万人学汉语 
·美国中文教育热持续升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