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浙籍侨胞关注海外青少年华文教育

2005年10月8日

    
    华声报讯:随着浙江籍海外侨胞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浙江籍侨胞开始关注起海外的适龄青少年接受华文教育这个问题。
    
    据中新社报道,刚刚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侨务工作会议上的消息称,至2004年底,浙江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居住在港澳地区的同胞有144.5万人,遍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比1985年增加了120多万人。
    
    每年,虽然浙江省的侨务部门都会组织开办针对华裔青少年的中文学习班,但能满足的学生数量也只有300到500人左右,比起百万人口基数,需求矛盾十分明显。
    
    据了解,目前欧洲各国华社创办的中文学校基本属于业余级别,这些学校都类似中国的夜校,开课的时间基本上集中在晚上或周末,来学校授课的教师也以兼职为主,缺乏兼具双语能力的。在意大利,那些有着近万名浙籍华侨华人聚居的城市甚至连一所中文学校也没有。
    
    其次,教材读本紧缺现象也很让人关注。现在国外很多中文学校教学资料短缺,只有一套来自中国国务院侨办编写的华文教材,其余教材来源五花八门,这让许多从小生活在异国的华侨青少年学起来非常吃力。
    
    华文教育的缺失直接造成了新一代华裔对家乡认同感的弱化,一位浙江青田籍的老华侨说,自己这一代人回青田说是“回家”,儿子这一代说是“回中国”,到了孙子辈则说是“到中国去”。
    
    海外华文教育供求的矛盾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侨胞子女大批回国学习中文。如青田是个侨乡,整个县有22万的海外华侨,每年都有许多华侨从海外带着孩子回来学习中文,这些孩子基本上都处于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年龄,他们的归来给当地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学校、教室、师资、教材,这些教育资源在大批回归少年潮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为此,一些浙江籍侨胞建议:一是要做好华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尤其是要有浓郁浙江特色的乡土教材。若干年后,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都会成为所在国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熟谙当地经济、法律,有的已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不在幼年时形成家乡观念,也许他们将永远失去浙江,浙江也将永远失去他们;二是要创办海外网上中文学校,派遣有经验的“双语老师”,利用假期等到国外去授课;三是建议政府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投入。
    
    由此可见,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大有可为,这也已引起浙江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根据海外浙江籍侨社和中文学校的需求,将研究制订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实施华文教育“一五一”计划,即100所浙江的学校和国外100所华文学校建立姐妹学校,选择500名华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邀请1000名海外学生到浙江进行双向交流等。
    

 

 
·“许慎文化在漯河”:打开中华汉字大门 (10-8)
·浙籍侨胞关注海外青少年华文教育 (10-8)
·英国“中国热”引发“中文热” (10-8)
·澳昆士兰州中文演讲赛获奖选手游上海 (10-8)
·第七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开赛 (10-8)
更多...
 
·日本企业对精通中文人才趋之若鹜 
·刘泽彭:中国热为全球华文媒体带来历史机遇 
·推广华文教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重要使命 
·中文列大学预科学分:美众多高中愿开中文课 
·推动华文教育 日本新华侨提案中国人大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