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中国博物馆: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

2005年9月15日

    

pic3.jpg

辽宁省博物馆内收藏的辽代道宗契丹文哀册

pic4.jpg

古色古香,带有民族特色的浙江博物馆


    从1905年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兴办博物馆,再到今天多种类型的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博物馆在中国诞生了整整100年后,走过了一个轮回。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张文彬说:“中国目前出现了国家、行业、企业和个人等多种主体兴办的博物馆。博物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的成就。”
    
    上世纪初期,张謇在国家内忧外患,国困民穷之际到日本寻求民族复兴之路,发现博物馆是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1904年,张謇先后两次奏请,写下《上南皮相国请京师设帝国博艺馆议》和《上学部请设博物馆议》,提议政府设立博物馆,均没有结果。第二年,他自己创建了南通博物苑。这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博物馆。
    
    1958年,毛主席在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表示,每个省都应该有自己的博物馆,使群众认识自己的文化。此后,中国一些省区纷纷开始筹建博物馆,博物馆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有2200多座博物馆,类型涉及文化、科技、地质、煤炭、金融、消防、水利、茶叶、丝绸和烟酒等众多领域。
    
    博物馆在中国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从4亿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到今天平均约每6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博物馆在展示民族文化,提高大众文化素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博物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中国博物馆事业是伴随上世纪80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蓬勃起来的。
    
    近年来,企业和个人兴办博物馆方兴未艾,涌现出了大批个人和企业兴办的博物馆,如锁博物馆、钱币博物馆、性博物馆和烟斗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以其灵活多样、个性化强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说:“这些博物馆反映了一种社会需求,观众得到了享受,主人也展现了个人的情趣和价值。每个博物馆都代表并能吸引一个群体。”
    
    博物馆进入中国伊始,就不是政府行为,体现了多元化的开端。民营博物馆在中国取得了政策和法律基础,国家从法律上明确承认,支持、倡导民间兴办博物馆。李文儒说,个人和企业主办的博物馆的兴起,不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表现,也是社会更加开放、经济更加繁荣的一面镜子。(来源/新华网,作者/秦亚洲)
    

 

 
·全球汉语教学市场巨大 (9-15)
·参与子女教育:华人家长与老师沟通至关重要 (9-15)
·大马官员:华文独中为发展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9-15)
·推动华教发展:大马砂捞越留华同学会成立 (9-15)
·日本企业对精通中文人才趋之若鹜 (9-15)
更多...
 
·日本企业对精通中文人才趋之若鹜 
·刘泽彭:中国热为全球华文媒体带来历史机遇 
·推广华文教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重要使命 
·中文列大学预科学分:美众多高中愿开中文课 
·推动华文教育 日本新华侨提案中国人大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