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人物聚焦


戚发轫:“神舟”飞船的掌舵人

2005年3月8日

    
    发轫,喻指新事业的开始。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当年私塾先生给戚发轫起这个名字时,可没想到他会与中国航天史上的众多“第一”结合如此紧密,并最终成为中国载人飞船功臣簿中不可磨灭的名字。
    
                                     中国航天集大成者
    
    2003年11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飞入太空,作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这个名字也传遍了全世界。rensheng.jpg
    
    但实际上,自1957年毕业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来,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都和戚发轫联系在一起: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直至第一艘载人飞船。
    
    时至今日,面对数不清的美誉,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坚称自己是“吃第三个馒头的人”:“我不过是运气好,好事全让我赶上了。”
    
                                     老怀欣慰后继有人
    
    “从‘九二一’工程上马到现在,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把杨利伟送上天,而是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飞船总设计师。”正在北京参加中国“两会”的戚发轫心中充满了欣慰。
    
    提及“神舟六号”新一代总设计师的年轻化,这位神舟飞船的掌舵人颇为得意:“我现在可轻松多了,参加政协会议也不用请假了。”
    
    1992年戚发轫担任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时,已临近六十,“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时,他已年逾古稀。然而,即将于今年秋天发射的“神舟六号”总设计师张柏楠、总指挥尚志“都只有42岁”,“其它一些副总设计师则更年轻,只有三十多岁。”
    
    “航天人才的年轻化,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戚发轫称,从1992年开始,除了成功发射飞船的任务外,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新老交替,培养一批“有实际经验、有能力的年轻总设计师。”现在,这一目标已经完满实现,活跃在载人飞船设计一线的几乎全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
    
    据透露,“神舟六号”发射计划正顺利进行,飞船已组装完毕,将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发射,在太空飞行时间目前暂定为五至七天。此次将搭载两名航天员,没有女航天员,杨利伟仍在候选之列。
    
                                     科学探索允许失败
    
    或许是“居安思危”的思维惯性,戚发轫对航天人才的外部研究环境仍有一丝隐忧。“现在社会舆论有一种浮躁情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显然不利于某些探索发现、开发创新性的科研。”
    
    “载人上天当然不能失败,但前期的预研工作是可以允许失败的。我们也失败过,我还差一点死掉!”谈及此事,戚发轫显得有些激动,挥舞着右手。在1994年发射某颗气象卫星时,戚发轫就曾因卫星发生爆炸而身受重伤。
    
    “科学,不能不允许失败。失败也是一种财富。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语气渐渐平和的戚发轫再三郑重地说。(来源:中新社 记者邓敏)
    

 

公共页右边
 
·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也是一条强国之路 (7-27)
·教育为根本 创新求发展 (7-19)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 (6-15)
·语言搭桥 文化存根 (6-10)
·发挥华裔新生代作用为中国发展做贡献 (5-18)
更多...
 
·洒向人间都是爱 惠泽江西情更浓 (8-11)
·福建惠安侨乡屿头村旅外乡贤兴学记 (7-18)
·澳门老人情系四川贫困孩子 (7-14)
·爱国侨领萧畹香小山村办学吸引千余山娃求学 (7-14)
·桂籍华人成立超:离乡离土不离根 (7-14)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r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