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第二个“陈嘉庚”——黄仲咸的故乡情
陈文和

黄仲咸参加国庆50周年(南安市侨联\图)
“最重要的是要爱国” 今年6月1日,闽南日报在头版刊登消息《60名贫困学生得到“黄仲咸基金”资助》。这再次引起我对归国富侨黄仲咸的敬仰。 黄仲咸居住在厦门湖里区的“必利达大厦”,今年已是84岁高龄,但他除了有些背耳外,身子还很硬朗,行动轻捷,精神矍铄,谈吐爽朗,完全没有那种老态龙钟的样子。 他是个亿万富翁,却一点也没有富人的架子和气派,室内摆的都是普通的沙发、桌椅,没有豪华的时尚设备,甚至连一台空调也没有,大热天好几个房间只有两台电风扇。他的穿着异常简朴,有一件衣服还是他的助手从香港地摊上买来的,只有28元。笔者走访的第一天中午,应邀留在他家中吃午餐,他和家人及公司员工一共12人,围在一起吃饭,饭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要是别人,上了这么大的年纪,又这么富有,日进万金,该是锦衣玉食大享受的时候了,但他对这样俭朴的生活安之若素。当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过日子,他连声回答说:“这样我已经知足了,知足了!”接着他又补充说:“那些讲究大享受的,最终没有一个不失败的!”黄仲咸对自家是这样的“吝惜”,对社会公益事业却十分慷慨,至今他捐出的资金已有数亿元人民币。他被乡亲们誉为“第二个陈嘉庚”。 在还没认识黄仲咸之前,谁会想到,这个亿万富豪,最初竟是从一个山沟沟走出来的穷孩子。1920年,黄仲咸出生于福建省南安码头镇仙都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的管教很严,常说,做人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勤俭、朴素、诚信、进取。15岁那年,黄仲咸身子骨还没长好,人还没一根扁担高,便决定到南洋去闯天下,从厦门坐上小轮船,漂洋过海,去了印度尼西亚,找到他先行到达的大哥。这是黄仲咸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千岛之国”,黄仲咸靠能吃苦、敢打拼,靠“诚信为本”,靠能抓准商机,稳扎稳打,最终成为华侨界一位大富豪。 热爱祖国,是华侨中的一种传统美德。华侨心中大都有一种“祖国”情结。有一首诗曾这样形容道:北京天安门,是祖国最大的一个码头,游子不管走到哪里,走出多远,他那心的铁锚,总是抛在这里。 黄仲咸在各种场合,包括对学生讲话都要说:“我告诉你们,最重要的是要爱国,爱国!”黄仲咸在国外生活了70年,亲眼目睹中国人被欺侮、被歧视的情况,感到非常痛心。他对笔者说:华侨没有祖国不行;祖国不强大也不行! 黄仲咸的一片爱国丹心,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切切实实表现在行动上。他认为,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华侨的地位;而国家要强盛,只有振兴教育,全面提高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因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捐资兴学,助困育才视为平生的夙愿。从1959年开始,他已为南安市20多所中小学捐建了40多座教学楼、科学楼、师生宿舍楼,助建安溪一中、长汀希望小学,使上述这些学校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黄仲咸除特别倾情于教育事业的建设外,对其他公益事业也加以赞助,他为南安5所医院捐建了7幢门诊大楼、病房大楼,还助建了南安市妇幼保健站、儿童乐园、市侨联大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安捐建起福建省首家皮肤病防治医院,添置卫生、医疗设备,而且还亲自到麻风病院探望、慰问患者,发放慰问金。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福建省文学事业,还于1991年创设了一年一届的“黄仲咸文学奖”,现已颁奖12届,有好多优秀作品都获得了奖励。去年,黄仲咸的公益事业还延伸到革命老区,捐献20万元给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用于资助贫困的“五老”、革命烈士后代品学兼优的学生;今年捐赠给省老促会的助困资金增加到75万元。5月底,黄仲咸派他的“公子”和厦门必利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林再发,代表他老人家亲自到南靖、平和为老区贫困学生发放一大笔助学金。黄老先生助困范围越来越扩大。40多年来奉献社会的资金已超过数亿元。 黄仲咸在不间断的捐资活动中,逐渐产生了“金鸡母”计划。他认为把钱投进基金会,存在银行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息,这钱是“死”的,不能长年保证有大的作为;而为基金会置办产业,让它能够自主经营发展,这钱就“活”了,基金会就会拥有长流不断的大批财源,他风趣地说,这像饲养“金鸡母”一样,能不断地下蛋。现在他已拥有两只“金鸡母”,生下蛋都用于资助公益事业,扶持大批穷孩子。 一只“金鸡母”在南安城关。黄仲咸变卖了印尼、香港的巨额财产,全部携回祖国后,1993年,在南安城关,建了一栋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的“必利达大厦”,作为“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永久性产业,该基金会目前是福建省教育基金会的“第一大户”,大厦租出后,年收益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南安市的教育事业。同时,他又投入1.5亿元人民币,在厦门兴建另一座规模更大的必利达大厦,作为“厦门黄仲咸基金”的永久性产业,这是另一只“金鸡母”,一年约能收入1000多万元。这些资金将用来广泛开展奖学、奖教、助学、助困活动。2002年2月的一天,厦门市公证处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说有一位印尼归侨立下遗嘱,要求公证,不让子孙继承亿万家财。立这个遗嘱的人就是黄仲咸先生。遗嘱中申明厦门“必利达大厦”永不出售,不抵押、不典让或转换,产权永远归“厦门黄仲咸基金会”所有,常年出租所得利润,全部用于扶持祖国科学教育福利事业,资助、奖励特困特优学生,其家族合法继承人在他逝世后,不能有任何权益,亦不得要求继承或分割该产业。为确保遗嘱的执行,他的发妻和诸儿子也都分别经法律公证,正式声明赞同黄先生的决定,决无异议。黄仲咸所以提前立下这样的遗嘱,是不让“金鸡母”因人事更迭而飞了,丢了,使他的公益事业千秋万代延续下去,这是何等的思想境界啊!这样的遗嘱在世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是黄仲咸老先生人格的最高体现。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像黄仲咸这样散发巨额家财扶持科学教育事业,造福桑梓,除了以往的爱国侨领陈嘉庚,谁能比得上。黄仲咸大半辈子做好事,却从不要求回报。连他独资捐建的40多座楼房,也没有一座冠上他的名字。楼名多以家乡“仙都”为名,或泛称“印华楼”、“继志楼”,仅个别用上他父亲的名字,或称“念慈楼”,以表达他的反哺之情。他不要求回报,但他获得了成千上万孩子对他的爱戴和感激。当笔者采访他时,他随手拿了三封信给我看,“这是新来的,其中一个今年念高三,他获得助学金,可以上大学了。”随后,他又打开抽屉给笔者看,满抽屉都是孩子的来信,每一封信的开头都写着“尊敬的黄爷爷”,黄仲咸不无自豪地说:“哈哈,你看,我有这么多孙子呢!” 黄仲咸老先生就是这样以艰辛的创业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绚丽、感人肺腑的生命乐章,党和国家对他的爱国义举、报国丹心多次给予了表彰。福建省人民政府为表彰黄仲咸的突出贡献,多次授予他“乐育英才”荣誉证书、金质奖章、匾额,1995年10月1日,省政府还在南安市为黄仲咸树碑嘉奖。碑文上写道:“黄仲咸先生,祖籍福建省南安市。旅居海外,情系桑梓,慷慨捐资,兴学育才。为颂扬功德,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特立此碑。”同年,教育部还授予黄仲咸“尊师重教、振兴中华”金光闪闪的奖牌。1999年10月1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特地邀请黄仲咸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现在,黄仲咸老先生的爱国丹心和奉献事业还在延续,还在扩大。他谱写的辉煌篇章,将永载史册,光耀千秋! (原载:闽南日报)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