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人物聚焦


新加坡华源会侨领王泉成:婆家娘家兼爱两顾

2003年9月23日

    
福建侨报记者陈添地
    
(一)

    随着安溪茶文化旅游的热络,与之相匹配而必备的星级酒店应运而生,她以鲜明的欧陆风格和东南亚风情而卓然赫然矗立于安溪县城关。她就是明园大酒店,其投资者是祖籍安溪魁斗的新加坡华商王泉成。
    
    该酒店投资近亿元,按国际四星级标准设计装修,将于10月1日正式开业。该酒店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23600平方米。共有149间豪华客房及套房、复式楼、总统套房。酒店濒溪湖、拥苍岚,近水远山,青绿满眼。安溪是个逾百万人口的山区县,富余劳力众多,该酒店不仅可提供400多人的就业岗位,而且大大提升安溪山城的旅游品位和接待能力,成为安溪山城的标志性建筑和大泉州旅游地图的亮点。
    
    1987年,他怀揣20元人民币只身打拼狮城,备尝艰辛,而今,年仅37岁的他事业有成,膺选新加坡华源会会长,曾任新加坡篮球总会副会长、新加坡太原王氏公会副会长。这位新一代侨民领袖胸藏大志——“我要改变世界对华人的印象!”为华人争光。
    王泉成尚未成年,父亲就去世了。为将王泉成10个兄妹拉扯大,母亲终日劳苦。从她身上,王泉成继承了坚毅、善良。母亲生前曾教导他:“要吃得大苦,才做得大事。”王泉成把这句话牢牢刻在心底。
    
    在新加坡,生活优裕,但王泉成时常警醒自己:“人要有感念之心!”他定期拜会狮城老一代华人华侨,热心参加社团服务,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了帮助中国新移民尽快融入新加坡社会,在新中两国间搭起民间交流、商贸发展的桥梁,王泉成萌生了成立华社组织的念头。
    
    经两年多酝酿,2001年5月7日,华源会宣告成立。王泉成被推举为首届会长。华源会成立2年多来,团结联络了大批新移民。如今,华源会有会员逾千人,荟萃各行精英,专业人士占90%。已经成为星岛新移民中最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社团之一。
    
    2003年6月18日,在新加坡文华酒店35楼,举行华源会第二届理事及管委就职典礼。新加坡总理公署暨社会发展及体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受邀主持监誓,中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张九桓及夫人、中国驻新加坡公使衔参赞罗照辉及夫人等30多位嘉宾受邀出席了当天的晚宴。华源会创会会长王泉成,以业显功高、深孚众望蝉联第二届会长。

(二)

    1995年,王泉成获得新加坡公民权。许多移居海外的华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虽然国籍变了,但在侨居地还被称为中国人;而一旦到中国,又被称为外商。王泉成不为俗套所拘而费神,他认为最重要的在于是否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形象地把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比喻为“娘家与婆家”。
    
    王泉成坦言:“新移民就像是刚嫁入婆家的媳妇,各方面都需要婆家的协助,才能更快、更好的打成一片。刚到的媳妇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也希望婆家能够宽容并给予指导。”“他们一方面希望新加坡繁荣昌盛,全国团结奋进,一方面又希望能为娘家(中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出阁的少妇,婆家娘家,两头都重要,兼爱两顾。诚哉斯言。
    
    王泉成言如其实,两头并重,就像在华源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上,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对华源会业绩所肯定的:促进新移民间感情,为会员提供在侨居国经商或就业的一站式咨询服务、互助支援,以及各种本地文化和法律咨询。王泉成不由得情动于衷,他说,无论是对婆家新加坡还是对娘家中国,我们都要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前进的动力。借用闽南老家的话说,新移民绝不是“只会吃饭,不会生子”的媳妇。
    
    今年上半年非典(SARS)肆虐新加坡,但华源会仍积极开展活动,如3月份举行的“高企物流管理”说明会与“物流专业用语”专题讲座、开办乒乓球训练班,举办“0水准华语口语应试技巧”讲座;5月,该会发起倡议“伸出援手,献出爱心,为中国受骗孩子筹集生活资金”,并派代表前往探访慰问,举办“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学习压力”专题讲座;出版《华源季刊》,主办中小学(小五至中四)华文强化课程;9月,组织各会员全家大小狮城一日游活动:尝美食、游狮城、庆中秋;10月底将参与筹划主办《环球企都@新加坡盛会——〈环球华商论坛〉》,世界1万名知名企业家及总裁将与会,新加坡知名银行家及证券交易所、海外市场总裁、公司总裁将介绍投资、融资策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副总理陈庆炎博士将出席开幕典礼和欢迎晚宴。该会第二届理事就职后,推出“交一年会费、免交一年会费”的优待,即交一年会费,可享受2年福利,以此争取再吸纳1000名会员。
    
    为制止新加坡不良代理欺骗留学生,王泉成向记者透露:华源会计划到中国招生,以保障到狮城留学的中国学生的利益。“我们有数十名会员搞教育事业,把他们集中起来,是一股庞大的力量。”对受骗的16名学生,华源会曾向他们了解,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其他有的因安排出差错,上不了学校,会里的会员也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
    
    在国内,他满腔乡情,积极投资创办实业,热心公益事业。为振兴家乡旅游业,他捐资建景点、办商场、兴酒店,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振兴祖国教育事业,他修建学校、创立基金会、兴办幼儿园;甚至建造桥梁、铺筑水泥路、修建祖祠。家乡的人们赠予他“泉州人敢为天下先,成功者不忘桑梓情。”
    
    


 

公共页右边
 
·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也是一条强国之路 (7-27)
·教育为根本 创新求发展 (7-19)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 (6-15)
·语言搭桥 文化存根 (6-10)
·发挥华裔新生代作用为中国发展做贡献 (5-18)
更多...
 
·洒向人间都是爱 惠泽江西情更浓 (8-11)
·福建惠安侨乡屿头村旅外乡贤兴学记 (7-18)
·澳门老人情系四川贫困孩子 (7-14)
·爱国侨领萧畹香小山村办学吸引千余山娃求学 (7-14)
·桂籍华人成立超:离乡离土不离根 (7-14)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r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