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人物聚焦


心灵与外在的完美结合

2003年10月22日

    ——记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副主席马林咏梅
    

lin.jpg


    她,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香港小姐;她,是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容专家;她,是为疲惫的听众奉上一杯心灵鸡汤的电台主持;她,是数十年如一日为保存中华文化辛勤奉献的义工。她,就是珊珊美容中心老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副主席马林咏梅。
    
    8年筹款200万
    
    在温哥华的华人社区,如果提到马林咏梅这个名字还会有人不知道的话,那么珊珊这个名字一定是家喻户晓。明亮的双眸、亲切的笑容和看不出岁月痕迹的面孔,正是温哥华唐人街珊珊美容中心的活招牌,也是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筹款活动的女财神。
    
    “从1995年正式加入文化中心理事会,担任筹款共同主席,到现在已经8年时间。一共筹到了200多万善款吧。”马林咏梅笑着说。200多万的数字,说起来似乎轻描淡写,但从嘴角的笑意,不难看出她内心的自豪。
    
    “不过这都是大家的功劳。”马林咏梅很认真地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团队精神。做义工没有钱拿,但是却要负责任。参加这么多年的社区工作,我学到很多。”马林咏梅感谢文化中心其它同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多亏了大家万众一心,文化中心才可以取得今日的成就。
    
    今年是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成立30周年,担任筹款主席的马林咏梅把今年的目标定为19万元。“已经连续筹款8年了,每年都向人伸手要钱,的确有时候会担心人家觉得厚脸皮。”马林咏梅开玩笑说。她说,第一年筹款的时候,是为了筹建文物馆,当时一共筹得54万元,大部分都是一些慈善家的赞助,有人捐10万,也有人捐20万,虽然数目很大,但真正捐款的人数却不多。
    
    “每年都要筹款,的确是越来越难了。”马林咏梅说。对于一些慈善家来说,一次性捐款10万20万可能不算什么,但如果每年都要捐这么多,恐怕谁也吃不消。不过马林咏梅很高兴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近几年的捐款数额虽然很稳定,但是捐款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文化中心。每人出10块20块,就会聚少成多。”
    
    马林咏梅有个梦想,那就是全卑诗省30万华人,每人每年省下10元钱捐给文化中心,这样每年就有300万了。“或者这样算吧,假设我们一共有10万个华人家庭,每个家庭捐10元,我们就有100万了。”马林咏梅又笑了起来,双眼闪闪发光。
    
    谈到几年来筹款活动中的故事,马林咏梅的眼睛湿润了起来。“有一个老太太,她早上9点半钟就到文化中心门口等着我们。她捐的钱不多,只有10块钱,可是我真的好感动。”还有另外一位先生,捐了2万元,但是说什么也不留名字。他在电话里对马林咏梅说,他觉得文化中心在为炎黄子孙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他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马林咏梅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这位先生,但是她会永远把他的精神记在心中。
    
    从过埠新娘到美容院老板
    
    “我是70年来温哥华的,之后就和我老公结婚,所以我算是过埠新娘。”马林咏梅讲起过去的事,神情仿佛还是那个在1968年获得香港小姐竞选第三名的小女孩。“哎哟,这样你就知道我的年纪了。”马林咏梅又笑了起来。
    
    如果不是听到她亲自承认,真的很难想象马林咏梅的大儿子已经32岁。她拿出一张全家福,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儿媳,还有老公和自己的母亲。“我妈妈70多岁了,看不出来吧?”的确,有个美容专家的宝贝女儿,老人家真的一点都不像70岁的人。
    
    获得香港小姐季军后,马林咏梅并没有像大多数港姐那样进入娱乐圈。她在两年后移民温哥华,嫁给了交往多年的男朋友Johnny。刚来到温哥华的马林咏梅,看到唐人街冷冷清清,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于是她决定,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振兴唐人街。
    
    在香港就从事美容专业的马林咏梅来到温哥华后,决定继续这一行业。由于要考加拿大的美容牌照,马林咏梅到美国学习美容课程,并且参加很多美容研讨会。1980年,她开始在温哥华教授美容课程。5年后,珊珊美容中心在温哥华成立。
    
    “我在唐人街开美容店,人家都觉得我疯了。”马林咏梅说。80年代初的温哥华,香港移民还没有开始大量涌入,唐人街的住户都是老移民,对美容产品的消费能力不强。不过出于对唐人街的热爱,马林咏梅一定要把地址选在唐人街。“为什么不开在唐人街?别人瞧不起唐人街,我偏要在这里开店。”
    
    马林咏梅的固执让她吃了不少苦头。当时珊珊美容中心的铺面有1000多尺,月租金4000块,“直到89年才开始不赔本。”马林咏梅坦承86年世博会对她的生意起死回生有很大作用。世博会之后,香港人开始认识温哥华,随着大量香港移民的涌入,珊珊美容中心也开始成为越来越繁华的唐人街上一抹亮丽的风景。
    
    不过,由于后来吸毒客的涌入,唐人街再次和落后与脏乱画上了等号。不过,马林咏梅却坚持把美容中心开在唐人街。马林咏梅的好友,香港明星谢霆峰的母亲狄波拉曾说过,如果不把美容店搬离唐人街,她就永远不会来珊珊美容中心。“不过现在她也来了呀。”马林咏梅为自己的胜利感到骄傲。
    
    马林咏梅的美容院让她结交了不少名人朋友,而其中和她最要好的,就数香港著名小说家亦舒。现在,马林咏梅和亦舒共同在华侨之声电台主持一个谈话节目,两位妈妈级的名女人畅谈温哥华的生活、子女的教育,非常受听众欢迎。
    
    永远的中国心
    
    马林咏梅刚移民温哥华的时候曾经担心,难道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机会说中文了吗?在70年代,温哥华的华裔移民还不多,唐人街的老华侨大部分也都讲台山话,马林咏梅一度觉得自己非常孤独,也曾有过要放弃自己文化的恐惧感。不过,从1973年开始,中侨互助会、文化中心、华侨之声电台相继成立,马林咏梅开始感受回到故乡的亲切。
    
    “现在移民来温哥华的人真幸福。”马林咏梅由衷地说。她说,只要人们喜欢,可以选择全盘西化、保留传统或者中西结合的生活方式,这在30年前是几乎不可能的。从70年代就开始为中侨互助会担任义工的马林咏梅希望新移民能够理解老一辈华侨在保存中华文化方面的努力。
    
    “新移民参加文化中心活动的很少,这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想让自己和孩子尽快学好英文。”马林咏梅对新移民迫切融入主流社会的心情非常理解。“不过等过了10年之后,中国的贸易遍布世界各地,你会后悔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学好中文。”马林咏梅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曾经在文化中心学过两年中文,不过由于学业紧张,没能坚持下来。两个儿子可以说流利的广东话,但是却不会写汉字,马林咏梅也稍有遗憾。
    
    马林咏梅表示,文化中心除了保留母语之外,也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可以让其它族裔了解中华文化,让各个族裔互相理解,互相交流,和睦相处。马林咏梅希望不管过去多少年,中华文化都可以一直在温哥华甚至整个加拿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个成果我可能看不到,但是将来的人会享受得到。”马林咏梅充满憧憬地说。(环球华报/张波)
    


 

公共页右边
 
·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也是一条强国之路 (7-27)
·教育为根本 创新求发展 (7-19)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 (6-15)
·语言搭桥 文化存根 (6-10)
·发挥华裔新生代作用为中国发展做贡献 (5-18)
更多...
 
·洒向人间都是爱 惠泽江西情更浓 (8-11)
·福建惠安侨乡屿头村旅外乡贤兴学记 (7-18)
·澳门老人情系四川贫困孩子 (7-14)
·爱国侨领萧畹香小山村办学吸引千余山娃求学 (7-14)
·桂籍华人成立超:离乡离土不离根 (7-14)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r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