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人物聚焦


邹众磊:巡游全球搜集统一心声

2005年8月24日

    
    ·他是上海最早学雷锋楷模式人物,受到朱鎔基的接见
    
    ·他自称“爱国疯子”,投资250万元,“驾车走世界,征集全球华人盼统一心语”
    
    ·目前他已走过17个省市,行程2.3万公里,并得到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多位要人的支持
    
    驱车走世界集纳华人语
    
    近几天,武汉很多市民目睹了一辆打扮奇特的改装依维柯在三镇“招摇过市”。它的车身,载满白底红字的豪情壮语:民意不可违;驾车走世界,征集全球华人盼统一心语……
    
    发起人邹众磊,身份复杂。他是上海最早学雷锋楷模式人物,却冲着市场经济扑身下海;他是社会活动家,但怀揣兼济天下的梦想;他自称“爱国疯子”,一肚子的雄图宏略。
    
    “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做的事太多太多,搜集民意,促进和平统一,爱国教育,扶贫助困……”在三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表达急切,超前意识令人目不暇接。
    
    巡游全球搜集统一心声
    
    采访地点颇为别致。影视片中常见的房车中央,被布置成一间小型办公室,书桌、宣传画册和电脑占去大部分空间。
    
    知识分子模样的邹众磊,一边接受采访,一边接待沿途经过、好奇登车打探的市民,有些手忙脚乱。这是他流动的家,不算豪华,但“五脏”俱全,做饭、洗澡、住宿,在车上可一应解决。
    
    自今年4月3日从家乡上海豪情上路,邹众磊已驾车驶过了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内蒙等17个省市,行程2.3万公里。
    
    连日来,他开着车在三镇出没,除了讲解,便是使劲派发宣传册子,“市民索要太踊跃,我要补‘货’了”,他一副骄傲的神情。
    
    册子印刷精美,翻开来,一行行红通通的文字冲击着视野:“我们还有什么事要做?!我们还有什么事可以做?!——中华民族尚未团圆,你我更需齐努力!”
    
    在邹众磊的描述下,这个命名为“全球华人盼统一驱车巡游全国征集心语”的活动将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巡游中华大地包括港、澳、台;第二阶段:巡游全球有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
    
    “总之是遍访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活动将历时两年,沿途搜集民众盼祖国统一的心声或建议。”他还透露,所采集的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将最终汇成一本书,递交给联合国秘书长。
    
    雷锋式楷模下海赚钱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邹众磊喜欢这句自己修改了的话,他从不觉得作为“小人物”,可以不对国家前途和未来负起责任。
    
    邹众磊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0年进黄浦区龙门路房管所工作。两年后,他成为新闻人物。“当时的房管所是‘房老虎’,老百姓遇上漏水、下水道堵塞等麻烦,找管这事的工作人员,还得送烟送酒赔小心。这太不正常了!”于是在1982年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邹众磊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摆摊为民服务,每天上班前一个小时,回答市民咨询、接活儿,一干就是10年。
    
    大量的媒体报道,将他推为全市学雷锋的标识性人物。
    
    但1992年,他却彻底换了身份,先后创建了上海明月大饭店、上海凯师青少年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等。他记得此前朱鎔基接见他时,自己“斗胆”直言的话得到了赞同:“如果大家8小时内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决不需要这种所谓的8小时外的义务服务。”
    
    雷锋式楷模居然“心系”赚钱,这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
    
    “钻墙打洞”成了社会活动家
    
    公司盈利后,邹众磊有了发起一个爱国活动的想法,因为在做青少年文化培训项目时他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肯接受空洞的说教,一定要用鲜活的、有个性的形式,让他们牢记历史。”
    
    2002年9月,全球华人盼统一巡游活动筹委会成立,他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报告。
    
    搭起这台大戏的前前后后,可用上天入地、钻墙打洞来形容。在这一过程中,邹众磊“炼”出另一个身份:社会活动家。
    
    他多次受邀参加国宴,结识华人侨领以“奠基人脉基础”,为“走出去”做准备;他还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其中有不少显赫人物,包括联合国中文秘书花俊雄先生。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为其题下“同根同源,共建华厦”字;海峡两岸和平统进会副会长郭俊次写下“为历史而行走,一步一脚印,有守有为”……
    
    “踏上征程,一路上还有很多意外的收获。”邹众磊说,活动的内涵被不断延伸,譬如在深圳见了“爱心歌手”丛飞后,邹众磊把要做的事郑重添上一项:寻找中国的脊梁;在内蒙,邹众磊去寻访了当年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前方的困难也许可怕,但他们给了我很多感动,他们是我精神上强大的后援团,我还有什么可怕的?”(来源/武汉晚报)
    

 

公共页右边
 
·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也是一条强国之路 (7-27)
·教育为根本 创新求发展 (7-19)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 (6-15)
·语言搭桥 文化存根 (6-10)
·发挥华裔新生代作用为中国发展做贡献 (5-18)
更多...
 
·洒向人间都是爱 惠泽江西情更浓 (8-11)
·福建惠安侨乡屿头村旅外乡贤兴学记 (7-18)
·澳门老人情系四川贫困孩子 (7-14)
·爱国侨领萧畹香小山村办学吸引千余山娃求学 (7-14)
·桂籍华人成立超:离乡离土不离根 (7-14)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r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