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人物聚焦


香港崇正总会会长――黄石华

2001年5月17日

                                                        /虢琼华 郭志伟


    82年前,随着一声嘹亮的娃啼,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在山青水秀的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降生了。他,就是如今饮誉海内外的香港崇正总会会长兼理事长黄石华老先生。
    
    日子如水般缓缓地流淌,当年襁褓中咿呀学语的婴儿长成了翩翩少年。在数年前的龙川县第一中学,这位穿着青布长衫的少年,就着不灭的青灯,波墨挥毫、伏案疾书。《中学生杂志》、《东方杂志》、《生活周刊》等众多刊物里流淌着他那隽永的文风和充满睿智的思想。从协助张克明先生筹办《龙川日报》、《东江日报》到与同学组织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创《新认识月刊》,再到任《星岛日报》编辑、《商业日报》副经理、《自由日报》督印人,一步一个脚印里,都无不回响着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平淡走向辉煌的坚实足音。他不仅是一位发表了近八百万字文章的满腹经纶的才子,他还是一位热血奔涌的爱国青年。拨开历史的层峦叠嶂,曾经叱咤东江的龙川县金鱼乡抗日救国会黄石华会长的大名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悠悠东逝水,岁月了无痕。移民香港的黄老虽然与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朝夕相伴,但并未沉醉在她的温柔乡里。甘甜的东江水,纯朴的家乡人,无时不刻不在他的梦中萦回。1968年,黄老众望所归接任了22届崇正总会理事长后,他的爱国之心、怀故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历史不会忘记,1988年11月6日,云南地震,他提请香港崇正总会率先捐款,并呼吁各界认识慷慨解囊赈灾;历史不会忘记,1989年夏,时局动荡,黄老以香港崇正总会名义发表讲话,呼吁香港市民冷静,莫损香港安定繁荣,获各界热烈响应和赞扬。近年来,为使闽、粤、赣三省客家聚居市、县早日脱贫致富,黄老极力为这些地区引进外资建电厂,并在云南丽江、陕西丹凤、福建宁江等地捐建有希望小学。为使家乡进一步改头换面、兴旺发达,他拟投资龙川老隆镇京九、广梅铁路交汇处开发区,创办循州国际大学;以崇正总会名义捐资人民币200多万元支持新城中学建设。在黄老的影响下,到龙川投资办厂的外商越来越多,仅1999年,签订投资合同就有59宗,总投资额近亿元。
    
    黄老先生没说过什么惊世恒言,但他有一句话,历史定会铭记:“中国必将统一。……吾人身居香港,应为两岸观念沟通之桥梁,达成共识。本鹦鸣求友之义,联络志士仁人对国际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环保等问题作系统研究,为香港安定繁荣、为海峡两岸同胞福祉,作善意建言献策,以尽国民天职。”
    
    2000年11月12日下午,这是一个让龙川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黄石华先生率领着香港崇正总会回乡观光团一行32人走过罗浮桥,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里家园。耄耋之年的黄老来不及卸下一身的风尘和疲惫,就迫不及待地扑进正敞开胸怀迎接他归来的母亲怀抱,抚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听着亲切的乡音俚语,黄老先生感慨万端、唏嘘不已。老隆师范,一个镂刻着他青春与梦想的师范明珠,更勾起他千般情、万般绪。故地重游,庭院中间的老榕在这样微风疏朗的黄昏冉须飘垂,不动声色就把岁月一条一缕张挂起来了。60年了,一个本该漫长的日子就这么须臾而过。如果说60年前站在讲台教书育人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灵魂工程师,那么60年后,在踏上这片土地的则是一位儒商政兼备的志士仁人。黄老先生不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隆师校友会堂、体育馆、科学馆,还热心捐资了6000港元祝贺11月19日举行的70周年校庆。
    
    一颗丹心,满腔碧血。黄石华先生以他一片拳拳赤子情回报着祖国母亲,回报着父老乡亲。我们似乎看到,千百万个黄石华老先生正朝着这方热土迈来。
    


 

公共页右边
 
·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也是一条强国之路 (7-27)
·教育为根本 创新求发展 (7-19)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 (6-15)
·语言搭桥 文化存根 (6-10)
·发挥华裔新生代作用为中国发展做贡献 (5-18)
更多...
 
·洒向人间都是爱 惠泽江西情更浓 (8-11)
·福建惠安侨乡屿头村旅外乡贤兴学记 (7-18)
·澳门老人情系四川贫困孩子 (7-14)
·爱国侨领萧畹香小山村办学吸引千余山娃求学 (7-14)
·桂籍华人成立超:离乡离土不离根 (7-14)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r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