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人物聚焦


黄运基骥子龙文基系神州

2002年10月28日

    
    (芝加哥)宗鹰
    
    10月5日晚,旧金山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为该会会长黄运基先生举办70生辰寿宴,回顾了他几十年传奇式的人生,盛赞他一生的辉煌成就。闻之心怀激荡。
    
    犹记得,8月30日到9月1日在旧金山,参加全美中国和统会联合会理事会短短三天,有幸三次会面交谈。对于70大寿,他守口如瓶。心想:“黄兄,你真是保密到家!”转念一想,又反而敬佩。如果为自己的寿筵到处打锣,黄运基就不是黄运基了。这些年来,他尽心为别人打锣,何曾落力为自己打锣?
    
    特别让人高兴的是,官方民间同等重视。中国驻旧金山副总领事邱学军、文化参赞柯亚沙和两位侨务领事,与湾区近300位名流及亲友,参加了这一盛会。
    
    我刚刚有幸在旧金山见过风华正茂的邱学军副总领事。柯亚沙参赞在芝加哥任职时就是文化界的好朋友。拙作《月曲情涛》正是黄运基兄代转送给他。美国联邦参议员范士丹特致贺状,并赠送她亲笔画的一幅富贵牡丹,感谢当年黄运基促成她以旧金山市市长身份访问上海,建立友好关系。华裔社会活动家邓式美致词,感激当年《时代报》社长黄运基资助并让她以特派记者身份,前去底特律采访陈果仁被杀害事件,这成为她踏上政途的发端。她许诺,这次如果她竞选旧金山估值官成功,将集资建立黄运基生平事迹纪念馆。还有许多几十年前老同事、老朋友以及受惠者纷纷上台述说旧事,恭贺寿喜。
    
    我这个受惠者远在芝加哥,未能像他们一样上台述说,心情一样激动。这让我打开了记忆之门。
    
    80年代初,我还在广州,就听到黄运基和所办的《时代报》。诗人韦丘访美回到广州,大为感叹:旧金山有位黄运基,编辑部几乎就他一个人,却可以出版一份日报,比我们国内几十人办的报纸还好。其后,作家秦牧访美归来也称赞黄运基和《时代报》。尚未见人,已有很深“第一印象”。
    
    1985年底,我移居芝加哥。初到美国,有多少难以言喻的失落,苦闷,彷徨。离开熟悉的祖国,来到人生、地陌、语异的他乡;离开热爱的教坛,面对繁琐、沉重、吃力的劳动;舍弃锺情的文学,过着乏味、单调、操劳的生活。怎能不失落,不彷徨,不苦闷?86年初,一个偶然机会,在一友人那里看到《时代报》,如获至宝。此后断断续续借阅。一个多月后,我来美后的第一篇散文《流水潺潺语叮咛——忆丁玲》发表在该报副刊,几篇散文和文学评论又接连发表。那时,从社长到编辑员工都是“义工”,作者也是“空投义士”。我加入了“空投义士”行列。黄运基社长特许赠寄一份报纸。他自己是从学徒、工人成长为编辑、记者、作家。他主办的《时代报》也让一批工人、侍者磨炼成著名作家。《时代报》,就这样成为我来美后试笔的原动力和发源地,成为我生活和写作的的一个精神支柱。正是《时代报》及其副刊,使我看到了一线亮色,使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受到写作的激励。这是非钱财能以衡量的。我一直视为获得无价的“精神稿费”。由投稿《时代报》扩及其他。由试笔,而放笔,而奋笔。尽管愧无成就,但从此我再也无时间失落、苦闷、彷徨。如果还有点苦恼,那就是苦于时间不足,恼于写作力不从心。
    
    我对黄运基先生的印象,从遥远而切近,从朦胧而具体。如果整份报纸是他的壮美外观,那么他的文章就是真实灵魂,可以听到他的心声,感到他的脉动。时时读到他亲笔撰写的社论和其它评论。这些言论及时而广涉,包括“国际风云”,“美国动态”,“中国巨变”,“中美关系”,“台湾前途”,“华人社区”,以其锐思卓识,鞭辟及里,给我启迪。过去从不写政论的我,心中尊他为师,也试写社会评论和政论。
    
    黄运基既无官爵,亦无厚禄,何以赢得如此敬重?我想,他家客厅里挂着一位书法家给他挥写的墨宝“运筹华美,基系神州”,是他的传神写照。他身在美国,心系神州,既为华美两国运筹,又为美国华人这个“华美”族运筹,促进中美友好,推动文化交流,创办《时代报》《美华文学》,筹划美国华侨丛书出版……。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他,从40年代末50年代初,黄运基就活跃在旧金山华侨华人社会,在爱国华侨庆祝新中国诞生的行列,人们看到他少年的身影。其后,在著名侨领谢侨远等开展一系列爱国活动中,他颇显“早熟”,很快成为活力四射、奔腾不已的龙驹。他当之无愧:骥子龙文,侨社之驹。
    
    他,从50年代起,就奋斗在旧金山新闻文化领域,从投稿到编辑、总编辑以至独立办报,他既跃动著虔虔的炎黄心,奔流著炽热的华夏情,又紧握伸张社会正义、坚持民族大义的笔。爱国热情的新闻人,仗义执言的政论家,披荆拓园的出版家,厚积精发的小说家,集于他一身。时移势易,崎岖曲折,逆流恶浪,不改初衷。他当之无愧:播扬华夏,中流砥柱。
    
    他,1972年,以自己一个人,一台旧打字机,两百美元的资金,创办了中英文周刊《时代报》。他是记者、编辑,也是排字员、印刷工,推销员、送报人。创刊号出版时,适逢周末华文报刊休刊时,他独家首发消息: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当天这份报纸,好像特大号外。全市全美华文报纸中,成了独家新闻!这立即成为震撼华侨社会的石破天惊消息。当天旧金山华侨抢购抢读刚诞生的《时代报》。至今,他回忆起来,那样动心,那样自豪,眼睛似有流光溢彩。
    
    生活铸就他为人和为文的肝胆。他曾为此付出巨大的人生代价,曾经遭遇人生的虐待。他,曾被美国宪兵逮捕监禁;他,曾被美国军事法庭审判;他,曾被美国移民局取消公民资格;他,曾同美国移民局打了十年官司。几年前,旧金山市长和议会,以他的名字命名“日”,表彰他几十年的新闻、文化事业的贡献。
    
    多么大的时代反差。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传奇。不管人生如何坎坷,肝胆文章在继续,在弘扬。为保钓运动,他写下了正义凛然的《中国主权不容践踏》;为反对越战,他写下义正辞严的《美国扩大越战的危险》和《谈得道多助》;针对当时苏联的霸权行径,他写下《在中国找不到对帝国主义者的恐惧》等评论。他的文墨笔迹几乎紧促紧催中美关系的进程。《银球传友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践上海公报的时候到了》《美中建交不容拖延》等等评论,都似促进中美建交的“战鼓”“号角”。他以庆祝美中关正常化委员会主席名义发表的《美中建交庆祝大会的讲话》,豪情满怀:“在差不多30年来我们日盼夜望、努力争取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任何言语都不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欢欣之情。”
    
    1986年11月,《时代报》突然停刊了。黄运基先生也在我的视野中顿时消失了。但是,他的形象依然在我心中。我人生途程中,我习作途程中,《时代报》仿佛是耀眼而迅逝的流星。同它结缘虽短暂,蒙受它的光照却深远。我日后给美国的中文报刊投稿,给香港几家月刊投稿,都始步于此。当年《时代报》的一群来自中国大陆的编者和作者,如今已经成为活跃在旧金山的诗人作家。黄运基重回我的视野,以至多次见面交谈“称兄道弟”,是1995年创办《美华文化人报》。有人形容他“不到十年,又是一条好汉”。我颇有同感。《美华文学》是《时代报》的另一样延续。运基兄从“肝胆政论”跨进“肝胆文学”的新时期。他的长篇小说《奔流》和一系列中短篇小说面世。
    
    去年,他电告我: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改选,他坚辞,不再任。但其后消息传来,他又被推选为会长。诗人王性初兄告诉我:在海外文艺界的会长,应当具有成就、威望和能力(包括一定财力)三大因素或条件。以此衡量,大家认为非黄运基莫属。不论他如何推辞,大家依然拥戴和推选他出来领头。论黄运基成就、威望、能力和热心,人所共知。至于财力,他实在不多,但靠每年为旧金山等地翻译选举文件,略有收入,他曾说,这些收入全用在个人生活的话,小康之家也颇为写意了。但是出版《美华文学》和为文化交流送往迎来,却时时感到没钱。确实,他独力支撑,十分吃力,但依然此志不移,不改初衷。在美国华文文艺界,他堪称一个风范,一位楷模,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
    
    对我们和许多受惠者来说,他真是:永远的师友,永恒的光照。
    

 

公共页右边
 
·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也是一条强国之路 (7-27)
·教育为根本 创新求发展 (7-19)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 (6-15)
·语言搭桥 文化存根 (6-10)
·发挥华裔新生代作用为中国发展做贡献 (5-18)
更多...
 
·洒向人间都是爱 惠泽江西情更浓 (8-11)
·福建惠安侨乡屿头村旅外乡贤兴学记 (7-18)
·澳门老人情系四川贫困孩子 (7-14)
·爱国侨领萧畹香小山村办学吸引千余山娃求学 (7-14)
·桂籍华人成立超:离乡离土不离根 (7-14)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r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