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征战血染衣 不平倭寇誓不休
——记归侨女英雄李林

山西省平鲁李林烈士陵园是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位于雁门关外的长城脚下,这里矗立着一尊跃马持枪、飒爽英姿的八路军女战士的塑像。她就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印尼归侨李林。 爱国学生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福建龙海人,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当时印尼是荷兰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对印尼人民和华侨的专制统治,在她心中埋下了反剥削、反压迫的种子。1930年,14岁的李林随同母亲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先后就读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今集美中学前身)、上海爱国女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在陈嘉庚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在她求学期间,正值中国的多事之秋,在上海爱国女中读书时,她充满激情地写下了《读木兰辞有感》一文,文章中表达自己杀敌为国的决心,抒发了“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决心,国文老师看后不禁拍案叫绝,给了她105的高分,一时被传为佳话。1935年李林来到北平民国大学读书,由于她非常敬佩革命导师列宁,将自己的名字李秀若改为列宁的中文译音——李林,1936年12月12日,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的“七君子”,北平学联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游行中,李林担任民国大学学生队伍的旗手。不久,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民族和阶级的解放奋斗终身。 投笔从戎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祖国大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无数中华优秀儿女,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奔赴战场,李林毅然投笔从戎,由北平来到雁门关外的抗日最前线山西,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 战争是残酷的,对于自幼侨居海外,过着比较优裕生活的李林来说是严峻考验,冬季,在气候寒冷的塞北,有时部队行军,夜间不能进村,只得冒着刺骨的寒风,在野地里宿营,熬过漫漫寒夜,手脚经常被冻伤……,面对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她不从说一声苦,总是激情饱满地给战士们宣传抗日。 女游击队长——“了不起的女英雄” 1938年春,李林任八路军雁北抗日游击队支队长,率领游击队开辟绥南根据地。途经威远堡时与敌军遭遇,李林带领30多名战士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前进。在经过右玉田成村的时候发现了敌人在此驻有一个骑兵中队。她当机立断,利用敌人尚未察觉的有利条件对敌人发动突击,一举击溃敌军,缴获了一百多匹战马,战士全部骑上战马,从容突破敌人的防线。这次战斗之后,李林作为“女游击队长”的名声开始在雁北的广大地区传播了开来。贺龙将军亲切地称她为“了不起的女英雄”。 之后,雁北抗日游击队合编为八路军120师独立6支队骑兵营,李林任教导员。当时晋绥边区敌我交错的形势已经形成,战斗极为频繁。生长在南洋的李林过去从没有见过马,这时却要指挥骑兵作战,学会骑马作战是一个难题,李林不甘示弱,经过短期训练,就连最烈的马见了她也俯首帖耳。1938年7月,李林奉命率骑兵营护送绥南工作团北上,待工作团完成任务后再掩护他们返回雁北右玉县。李林率骑兵营一日行军140里,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将工作团送到绥南。之后,又昼夜行军200余里,赶到位于大同附近的敌人据点,一举歼灭了的敌人。待敌人的主力收缩到大同附近,李林马上退回绥南,护送工作团南下。在南下途中,李林又率骑兵营突击了平绥路上的红沙坝车站,消灭了驻守在这里的敌人。李林率部长途奔袭上百里,连战告捷。此役之后,她名震晋绥。 李林作战英勇,常常骑着高头大马,率领骑兵战士冲锋在前,断路在后,在战斗中练就了能在马背上双手开枪的本领。让敌人闻风丧胆,日寇和汉奸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她领导的骑兵营转战长城内外,屡建奇功,边区人民交口称赞。从1938年初到1940年就同敌人作战一百多次,李林先后在平鲁、右玉、山阴、偏关、绥南一带,宣传发动群众,培养地方干部,创建雁北抗日根据地,组建抗日队伍,指挥部队所向披靡,在雁北、绥南横扫敌寇。为开辟和巩固晋绥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血洒雁北 随着日寇加紧对边区的扫荡,斗争的日益严酷,贺龙、关向应等同志,考虑到李林是女同志,多次发来电报,让她回后方工作,但她都婉言谢绝了。 1940年4月下旬,日寇调集上万兵力,向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九次扫荡,晋绥边特委、专署机关干部、群众共500多人,在山西平鲁县东平太村被敌包围,情况万分危急,4月26日拂晓,大队人马开始突围,为掩护干部群众突围,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李林一马当先率领骑兵连向相反方向冲杀,冲出包围圈,但发现大队人马尚未脱险时,又率部调转马头冲入敌阵,一时间,马蹄声声不断,喊杀声震天,几十匹战马掀起冲天的尘雾,敌人不知虚实,误认为是她们是突围的主力,慌忙调集周边日伪军,向李林骑兵连的方向压过来,利用这个时机,部队和群众得以安全撤退,中午时分,敌人发觉上当后,集中全部兵力将李林她们包围,李林和战士们奋勇冲杀,骑兵连的几十名战士相继壮烈牺牲,李林的战马中弹,她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右腿中弹,前胸也受伤,但她咬牙与忍着伤痛顽强抵抗,击毙了数名敌人。最后,子弹打光了,她拆散了驳壳枪,扔入草丛,这时,她感到腹部一阵剧痛袭来,因为腹中还有三个多月的胎儿。她下意识地用手抚摸了一下疼痛的腹部,仿佛看到孩子纯真可爱的笑容,听到了孩子那稚嫩的呼唤:“妈妈、妈妈……”,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遥望着乡亲们远去的方向,毫不犹豫地从腰间拔出小八音手枪,在敌人“抓活的”的狂叫声中,拼尽全身力气,对准自己的喉咙扣动了扳机,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战衣,洒在她为之征战的雁北大地上,牺牲时年仅24岁。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部队和群众500多人的安全转移,实现了她“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庄严的誓言。 敌人撤退后,乡亲们找到她的遗体,看到她身上到处是刺刀扎的洞,几位老大娘含着热泪,从五里外挑来清水,擦洗了她身上的血迹,安葬那天数千群众向遗体告别,战友和乡亲们表示:“一定要为她报仇,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中共中央妇委称她“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妇女,以她为榜样,战斗下去。 李林匆匆走过短暂的人生旅途,实现舍身报国的崇高理想,她的事迹鼓舞着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前仆后继,英勇杀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六十五年过去了,每每回忆战争年代那峥嵘岁月,李林那光辉而短暂的一生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是华侨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年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们不忘历史,牢记过去,缅怀一代华侨英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纪念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驱们。(作者:中国侨联卢慧红)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