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侨华人 | 中国侨界 | 投资创业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中华文化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首页>>华侨华人


澳洲首位中国出生的华裔联邦议员陈之彬


2004年5月17日 8:53

    
    陈之彬给人的印象温文儒雅,颇有外交官风范。他言语谦和,精力充沛,从外表看很难相信他已年过六旬。
    
    作为第一个出生在中国、以海外移民身份当选的华人联邦议员,陈之彬的从政历程将会给有志参政的华人以积极的鼓励和良好的借鉴。
    
    陈之彬祖籍中国江苏扬州,1940年出生于重庆。父亲是民国政府的资深外交官。从两岁起陈之彬就离开中国随父出使多个国家,耳濡目染,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8年负笈澳洲留学,在堪培拉读完高中后于1960年考入悉尼大学,获得理科学士后又攻读硕士学位,随后又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都市交通计划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后陈先生任职新南威尔士政府都市计划部任助理设计师。1966年,澳洲自由党贺得政府放弃白澳政策,开始逐步取消华人移民法的限制条例,接受亚洲移民后,陈之彬成为澳洲永久居民。
    
    在70年代前后陈之彬完成了“修身、齐家”的任务,接下来就开始“治国、平天下”了。1971年入籍澳洲后,陈之彬决意从政。1973年加入自由党,正式开始其政治生涯。
    
    记者问到为什么当初留学选择来还是白澳政策的澳洲而不是去美国时,陈之彬说,当年父亲在大溪地做外交官,大溪地与澳洲和美国的距离差不多,之所以选择澳洲就是因为自己当时就暗下决心,要挑战澳洲的白澳政策。到了澳洲后发现当时普通澳洲民众并无歧视亚洲人的心理。研究澳洲历史及当时的社会现状,始知白澳政策的实行源于华人在淘金时期与白人的冲突,虽然华人人数众多,华人社团本身也很团结,但与澳洲社会隔膜较深,遇到外来的歧视和打击不是向外冲破反击,反而向内更加隔绝封闭,这种团结的反作用令陈之彬深感华人必须勇于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有自己的代言人才不至于产生在联邦内一边倒的“白澳政策”。
    
    记者又问,既然是工党政府废除了白澳政策,为什么您没有加入工党而是参加了自由党?陈之彬回答,虽然是执政的工党首相废除了白澳政策,但是当时遇到的最大阻力却是来自工党内部的强烈反对。而自由党对待亚洲移民的政策相对好一些,况且最开始是自由党的总理于50年代根据科伦坡计划向亚洲留学生开放并提供巨额奖学金资助,这些都是促使他加入自由党的原因。
    
    对于华人自己组建政党,陈之彬很不以为然,他认为,从政的长远眼光应该放在堪培拉联邦政府。澳洲的政体有其特殊性,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的功能和职责各不相同。即使华人自己组建的党在地方或是某个选区可以拉到华人的选票高票胜出,但是在联邦选举中就很难拿到足够的选票。选择澳洲两大政党之一,才能有机会赢得联邦议席。而这两大党绝不会接受曾反对自己党派的人。
    
    陈之彬在70年代仅仅是参加自由党的活动,到80年代开始积极投入。1998年当选为澳洲联邦参议员,成为澳洲历史上第一位在中国出生的华裔联邦议员。
    
    1998年当选至今,陈之彬已经成为自由党内资深议员,参与联邦多个参议院委员会的工作,如社会服务委员会,环保通讯资讯艺术委员会,条约委员会等等。现在他还是联邦法令委员会的主席,主审联邦主要法律如移民法的附加条例、条令是否适合基本法。
    
    陈之彬感慨直到现在华人真正参与政治的人数还是十分有限,他很高兴看到西澳珀斯市政厅有了第一位华人议员陈伟生。陈之彬说,华人普遍对政治有兴趣,但积极参与的还是不多,从有兴趣到真正从政还有很大距离,还需要对从政的条件,难处,过程多一些了解。
    
    最后,陈之彬寄语有志从政的华人,必须具备3个条件:对澳洲社会要有广泛的及广义的兴趣,积极参与对社会有益的公共活动及各种社会工作,培养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喜欢管“闲事”,对社会不平要长期地、建设性地“管闲事”;有一种“野心”,有从政的耐心和韧性。
    
    (来源:《澳大利亚时报》)



· 美国南加州华人联合会支持美中交流议案
· 肯定华社贡献 马雪华堂建筑物列国家文物遗产
· 华裔科学家研过滤技术令闭路电视解象更清晰
· 斗转星移 通用汽车抢攻美华裔市场
· 菲律宾一华妇在家中惨遭劫杀
· 纽约华裔市议员反对商家必标英文店名法案
· 纽约春卷蛋奶汁街坊会展中犹文化差异和融合
· 新西兰枪匪挟华裔三口之家与警展开追逐战
· 旅美中国小留学生很困难 送孩子留学要三思
· 人民币升值谁是赢家?海外华人乘机归国买房
· 平常心看留澳中国学生同居:携手走过留学艰苦岁月
· 波兰华人每年贡献千万美元税收
· 外逃“女巨贪”杨秀珠荷兰落网
· “女招待”不再是代名词 高学历欧洲华人妇女进社会主流
· 美拟限中国等国学生学者使用科学仪器
· 留日学生素质堪忧影响海外华人声誉
· 第三届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海外华侨华人支持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 华裔从政之路
· 海外华人新社团
· 海外华裔科学家最新成果
· 海外华人文学艺术家新作品
· 世界华人聚会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