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皆因市华侨公所
今年是法国海外省圭亚那省皆因华侨公所创建45周年。45年来,华侨公所在提高当地华人的社会地位,融入当地社会中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被当地政府及人民视为华人在当地的最高机构,担负着华人与当地政府及人民联系桥梁的重任,促进了华人与当地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谐相助,团结互爱,为华人在当地安居乐业创造了美好的环境。 华侨公所前身为中华公所,是由当时居住在法属圭亚那的广东客家人联同附近国家及地区的广东客家人捐款兴建而成的。 华侨公所这座楼高三层,建筑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大厦,内设有会议厅、中文学校、华侨之家、华侨俱乐部、文化艺术体育表演场等,各项设施应有尽有,是一座多功能化的大厦。 据曾参加兴建华侨公所大厦的老华侨回忆。当年的法属圭亚那可谓贫穷落后,移居此地的华人为数不多,大约200多人,除了两户浙江人外,全部都是广东客家人。为了方便大家联络乡谊,增加华人之间团结互爱,提高华人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在当时的侨领何恕如、何鸿才等人建议和策划下,决定兴建中华公所。 由于所需的资金庞大,本埠华人竭尽全力捐款,有些老华侨节衣节食都把钱捐出来,有些打工仔甚至捐出数月工资,不管用尽什么办法,所筹集资金远远不够兴建大厦。于是乎大家就想出向外筹集资金的办法。 当时移居在附近国家地区的广东客家华侨为数不少。他们都很重乡情,有着客家人互相帮助,团结互爱的优良传统。当知道法属圭亚那华人向他们筹集资金兴建中华公所,都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很快就筹集到兴建中华公所所需的资金。一座全新的大厦就于1958年耸立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皆因埠海滨公园内,濒临大西洋旁。 时移世转,近半个世纪来,法属圭亚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法国政府把它由一个殖民地划成为一个海外省,其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同法国本土一样,人民同法国内地人一样生活在高水平上,社会上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成为南美洲的一个乐园。外国移民纷纷涌入,外来移民人数占总人口的多数。 华人人数也由200多人增加到今天6500人左右,大多数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迈出国门,从外地偷渡入境的非法移民。面对众多的非法移民,华侨公所发挥其独有的影响力,经过无数次向省政府的请求,终于让许多非法移民身份合法化。吾等之辈都是当时的受益者,现在回忆起来感慨万千!要不是华侨公所帮助,可能现在还是非法移民,哪来今天的幸福日子呢!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经过近半个世纪风吹雨打的华侨公所,今天依然屹立不倒,依然是华人在当地社会的象征,依然代表着法属圭亚那全体华人的利益。吾等衷心希望华侨公所在过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基础上,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会务再创新高峰,为我华裔争取更大的权益,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客家佬) (来源《欧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