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华侨在家任河长 在外任募捐人 青田创治水新模式

2016年12月09日 09: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图为千峡湖一角
图为千峡湖一角

  “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这是宋朝诗人楼钥在《顷游龙井》中描述的景象。在浙江青田,清清的河水随处可见。

  青田是著名侨乡,有300多年华侨史,30多万华侨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浙江省“五水共治”攻坚战打响以来,青田县注重发挥“侨”的独特资源与优势,通过侨界代表、委员和侨领引导侨胞、侨属积极参与家乡治水,开创了“引侨治水”新模式。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治水攻坚战中,浙江青田凝聚侨力、发挥侨智,守护了好山秀水,留住了美丽乡愁。

  华侨当起了“河库长”

  保加利亚归国华侨徐文俊又多了一个头衔——小令河库长。如今,巡视村里的河道,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看看河道干不干净,卫生状况有没有好转,然后拍个照,发到微博和微信,随时把情况告诉海内外的每一个小令人。

  在“五水共治”专项行动中,他带头清理河道,捐款修建水利工程。在他的带领下,小令村水流愈加清澈,村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工,8条拦渣坝发挥了有效清淤功能,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旅居海外多年的汤垟乡归国华侨孙世雄是垟寮坑的河段长。这条内河,十几年来由于河道堵塞,每次发大水,沿河村民们的房屋财产安全等都会受影响。当乡政府打越洋电话找到他,希望他参与家乡治水时,他就满口答应下来。孙世雄积极借鉴欧洲治水经验来治理垟寮坑水段。整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参与其中。

  巴西侨领叶初豪也担任了河长,虽然身在国外,但他经常以短信、微信等形式联系当地干部了解情况。当得知需要修筑河道拦水坝时,他立马发动海外家族成员和朋友共捐资60多万元,委托家里的哥哥做好项目监工,并时常打电话或微信询问工程进度。

  华侨治水有高招

  阳光下,章村乡黄肚村村内的河流显得格外清澈。过去,在这条名叫黄肚坑的小溪里,还经常见到生活垃圾,夜间电鱼毒鱼现象也时有发生。现在这种乱象已经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绿。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关键的一招——河道承包。从南非回来的汤良贵,就是想出这个好办法的发起人之一。在乡政府的牵头组织下,汤良贵每年出资2万元“承包”黄肚坑河道,与村里签订了3年的治水合同,并专门请人来每天清理河内垃圾,同时投放田鱼进行养殖。

  先行试点成功后,章村乡已经在全乡12个建制村、总长105公里的23条河道推广了河权承包。

  意大利华侨朱素蓓曾在青田县石溪乡创办生态养殖场,在仁宫乡打造“开心农场”。为实现养殖场污水零排放,她出资38万元,在丽水市率先引进一台先进沼液浓缩设备,通过沼液沉淀、电絮凝结、过滤等环节,最后产生的沼液浓缩液成为有机肥料,清水回收循环利用,化解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难题。

  为了做好自己的河长工作,华侨们在不断的摸索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在线履职。即通过邮件、微信、QQ、微博等平台,在线参与河道治理和管护。

  “现在的华侨河库长们,还能在国外召集村两委干部开视频会议,讨论治水工作呢。”青田县“治水办”专职副主任詹利广介绍说。

  华侨治水力量大

  “华侨治水爱心365”启动当天,汤垟乡偌大的会场内挤满了来自各个村的华侨、侨眷、侨属。200多名捐赠者将一张张带着余温的爱心款放入捐款箱,短短几分钟,捐款额就超过了36万元。

  应庄垟村上游有一条小溪汇入四都港,以前小溪两岸杂草丛生,草里尽是破布、塑料袋等垃圾。村民曾想通过养田鱼增加收入,但想要养出肉质细嫩的田鱼,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治水问题迫在眉睫。归国华侨陈苏云回来之后,出钱出力带领村干部一起上阵,开展了河道环境大整治,原本水色暗淡的小溪重新焕发了生机。治好了水,修好了鱼塘,由旅意华侨陈光美投资的渔业项目顺利在应庄垟村落地。如今,这里的田鱼批量供应温州、台州、杭州等地。

  目前,青田县已有300多位华侨、侨眷参与捐款。首批“侨牵母亲河·百千万清河”治水行动已开工项目5个。另外,还有水利和治污重点招商项目12个,也将开工。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