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101个示范市场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8月,江门市食药监局“重拳”出击,创新地全面构建市、县、镇三级监管机构和大型食品药品经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超级市场快筛快检立体检测体系(简称“3+1”快筛快检体系)。
目前,“3+1”食品药品快筛快检体系已基本建成,建成1个市级中心、7个县级分中心、101个食品快检示范市场。这彻底改变了旧模式监管单靠“眼看、手摸、鼻闻、笔记”的现状,改变了旧模式监管“时效差、成本高”的工作格局,及时发现、控制存在质量问题或风险的食品药品,极大地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
文/图 周春锋 余恒亮
四层次立体检测
覆盖三区四市
“以前的快筛快检工作,主要是在监管执法过程当中零星开展的快筛快检,覆盖面没有这么大。”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在过去,“眼看、手摸、鼻闻、笔记”是传统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式,在日常抽检中,监督抽检的批次仅占流通领域的极小部分,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面对新形式,市食药监局主动出击,挥出“重拳”,2015年8月13日,该局发布官方消息称,江门将全面构建“3+1”快筛快检体系,并计划在2016年底实现三区四市全覆盖。
“这一次的覆盖面很大,包括了一个市级食品药品快筛快检中心、7个县级食品药品快筛快检分中心、31个镇级快筛快检室、100个市场经营者的快筛快检室共四个层次的检测主体,能够对三区四市进行全覆盖,及时发现、控制存在质量问题或者风险的食品药品,减少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产品上市,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检测项目增至60项
除区域覆盖面的增大外,快筛快检体系的检测项目也增至60项,基本覆盖常见的食品、药品、中药材、保健食品、化妆品品种和易发生残留、滥用或者非法添加的项目。常见的项目如蔬菜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水产品的孔雀石绿、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甲醛等项目,化妆品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类、氯霉素、甲硝唑,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类、他达拉非类等。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3日,市级中心完成快筛快检1317批,县级分中心完成快筛快检8212批,镇级快筛快检室完成快筛快检2361批,市场经营者完成快检快筛101139批,共快检快筛食品药品113029批,结果呈阳性反应的238批,阳性率0.21%,其中不合格的水产品170批次,督促经营者自行销毁处理问题产品6191.5公斤。
此外,正因为有了快筛快检体系这一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的“晴雨表”,市食药监局还可实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提高监管靶向命中率,有针对性地为案件提供前期快检技术初筛,有效助力专项整治。

据悉,2015年开展中药饮片性状快速鉴别233批,性状不合格的145批;2016年至今开展中药饮片性状快速鉴别128批,性状不合格的84批。在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中,该局开展针对性快筛快检233批次,其中对快检呈阳性的19批抽样送实验室检验,检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等危害物质,涉嫌违法的企业已被立案处罚,做出的罚没款合计42.6万元。
101个示范市场守住食品安全
示范市场(超市)快检室的建立和流动快检车的配备作为本次“3+1”快筛快检体系中的亮点工程,不得不提。
据蓬江区中心市场管理人员陈荣光介绍,他们于2015年对快检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每天从市场抽取一批市民购买率较高的蔬菜检测农药残留,然后将结果填写在公告栏,并上传到省食药监平台,而这个平台具有查询信息、追溯信息等功能。
蓬江区中心市场只是我市设立快检室的一个缩影。据悉,目前,全市已建成101个示范市场,其中有50个是省示范市场,51个属于市示范市场,每个市场需要配备快检技术人员,配置有快检设备、快检试剂等设备及面积10平方米左右的快检室,具备开展食用农产品和水产品农药、兽药、瘦肉精残留等项目快检的能力。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要求,省示范的批发市场每日快检任务为30批次,零售市场为10批次;市示范市场每月不少于80批次,每年不少于1000批次任务。
除了示范市场开展常规检查外,市食药监局、蓬江区食药监局还各配备了1辆负责突击检查的快检车。该车主要选取人口密度大、配套设施滞后、问题产品多发区的超市、批发市场等地开展流动巡回式的快筛快检。车上配置有多种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可对蔬菜、水果、米面等品种进行快速检测,主要检测甲醛、吊白块、瘦肉精等有害物质以及兽药、农药残留等项目,大部分检测项目都可在15分钟内完成。
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我市在全面构建“3+1”快筛快检体系方面,创新快筛快检服务方式,创新政企合作方式,创新能力培训手段……通过一系列创新内容与措施,使全市快检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还有效助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并搭建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平台,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据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项目实施以来,多家主流媒体对实施情况作了专题报告,并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赞许。如,全国人大、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国家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我市坚持构建市、县、镇三级快筛快检机构给予充分认可,并认为江门模式可在全国推广;新华社、央广网、《中国医药报》等中央级媒体到开平赤坎开展“走基层”采风活动,实地采访报道了快筛快检设备护航碉楼景区食品安全监管。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副市长梁许赞均专题调研考察了快筛快检体系建设情况,并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