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泉州土坑村"绣花楼"修缮完工 现场展示馆选址确定

2016年12月22日 14:44   来源:泉州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泉州网12月22日(记者 蔡紫旻)作为泉州首批14个海丝申遗遗产点之一,泉港土坑村的文物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有了最新进展——先行修缮的文物本体建筑“绣花楼”已经完工,部分先行实施的环境整治项目也在进行中。

  首个修缮项目已完工

  泉港区后龙镇党委副书记刘宗强介绍,目前土坑村有27栋保存较完整的古厝,此次列入修缮的有20栋,分为四大修缮片区。日前,先行进行文物本体修缮的“绣花楼”已经完工,另有11栋古厝正在施工、5栋古厝即将开工。

  最早开工的“绣花楼”,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200多平方米。这里原本是迎宾楼,迎接当年海商兴盛时期南来北往的客商,以及运到来铺金融街的各种货物。随着时间推移,迎宾楼后来成为大家闺秀出嫁前的绣花楼,她们在楼里学绣花、颂经典。由于绣花楼体量小、工程量较小,古典建筑特征明显,被作为古建筑中的精华先行修缮。

  展示馆位于刘百万大厝

  在申遗遗产点的现场展示阐释方面,土坑村的现场展示馆已完成选址,综合展示区域定在刘百万大厝两边的护厝。

  目前展示馆大纲编写已经完成,拟分为土坑历史的发展、刘氏海商的兴盛、聚落文化的繁荣、海丝申遗的意义四个部分。展示的文物、图片正在征集当中。

  而土坑村的环境整治方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设计。在不破坏历史风貌、不改变遗产布局的前提下,泉港先行启动了遗产区环境整治工作,涉及整治建筑、道路设施、市政管线、公共空间节点、景观绿化等内容。目前,进村道路整治优化、石板路面铺设、厦门口市码头遗产区整治等均已完成。

  “一港两街一码头”独具价值

  今年10月,旨在全速推进申遗工作,土坑村申遗整治修缮项目指挥部揭牌。目前文物本体修缮方案经泉州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已向国家文物局报备。

  作为此次海丝申遗遗产点当中唯一的聚落型遗产点,始于唐五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土坑村“一港两街一码头”,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熠熠生辉。

  “一港两街一码头”是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祠堂口、施布口两条主街道和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规模庞大的港市。

  土坑村在申遗遗产点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唯一性”,还体现在它拥有保留至今的完整历史风貌建筑、较完整的海商聚落文献资料,以及保留至今、不间断的海洋贸易家族式传统等内容。

  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庄景辉看来,土坑村的加入,使海丝申遗的内涵更完整、更丰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